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业报考 专业报考

最后一届80后高考,最后的90后高考

tamoadmin 2024-08-01 人已围观

简介1.90后眼中的高考:不管什么样的选择 都很美好2.70后80后90后那些年他们参加过的高考3.在中国,80后 90后中,上过大学的比例大约是多少?4.90后一代人的十八岁,即将集体谢幕5.现在九零后没上大学多不多,出路在哪里在世人的眼中我们90后可能是最怪的。其实不是,90后的人很也单纯。只是我们90后在世人的磨砺下成了生活高手,我们是双面人更甚多面人。我们玩“非主流”,我们装深沉,我们装伤感,

1.90后眼中的高考:不管什么样的选择 都很美好

2.70后80后90后那些年他们参加过的高考

3.在中国,80后 90后中,上过大学的比例大约是多少?

4.90后一代人的十八岁,即将集体谢幕

5.现在九零后没上大学多不多,出路在哪里

最后一届80后高考,最后的90后高考

在世人的眼中我们90后可能是最怪的。其实不是,90后的人很也单纯。只是我们90后在世人的磨砺下成了生活高手,我们是双面人更甚多面人。我们玩“非主流”,我们装深沉,我们装伤感,我们在网络上扮演看尽事态苍桑的浪人,为的只是证明自己的存姬缉灌垦弑旧鬼驯邯沫在而已,为的只是让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我们而已。我们不懂表达,也找不到诉说的对象,所以更多的时候选择了沉默,然后在死亡般的静寂中把自己幻想成刀枪不入的巨人,用藐视一切的姿态,去行走于这个世界。到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哪一面是真实的,所以学会了伪装,却忘记学会去看自己内心的渴望。。其实“90后”的“非主流”路线一直保持着最明亮的忧伤和明媚的鵚费。大人们始终认为我们不懂这个社会,他们觉得我们依旧是那个浸泡在童话蜜缸里的娃娃,看到世界是美好的。不对,我们早就明白社会的浑浊和黑暗,从比我们还自以为是的大人们身上我们就读懂了这个社会。我们不另类,只是我们不会表达,不想表达。 不是因为冷血,不是因为没感情。懂么?

90后眼中的高考:不管什么样的选择 都很美好

我想说,这个问题问出来是什么意思啊,90后的我们,当然我呀。

90后最年轻的也都17了,最大的也有27了,现在这个00后都要进入高考的年代,我们90后确实也在渐渐的被人们遗忘,进入生活的正轨了。

曾经,对于我们90后的标签就是非主流,叛逆,疯狂。确实,曾经或许是这样的,我们90后确实经历过这样的时光,包括我也是,也叛逆过,非主流过,但是我们也已经长大了,那些曾经经历过的疯狂也都是过去了,我们都在成长,随着时代成长,也在进步。

其实对于我来说,我的感触最深的就是,曾经的我们不懂事,现在我们也在慢慢的懂事了,尤其是我,我是一个年出生的90后,曾经也是各种叛逆,不懂事,但是现在我觉得我也算改变很多,我们也是渐渐地告别了曾经的稚嫩,虽然说曾经也是不懂事,但是不得不说,还是很怀念那个时候疯狂的我们的。

我的姐姐,她是最大的90后,正正好好90年出生,她也曾是爸妈严重的问题少女,不学好,但是现在她也褪去曾经的跋扈,和稚嫩,现在升级做了一个妈妈,也懂事了很多,过的也很好。

而我,现在是一个大学生,即将上大二,几年后也是要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的人,我们一步步的也会走向更好。我觉得不管是什么年代的人,都经历从不懂事到懂事,然后最后还是会回归正常,美好的生活的,这是,最好的时代。

70后80后90后那些年他们参加过的高考

这个说法不科学

1、学生入学有早有晚,有些学生幼儿园入学就比别人晚。所以参加高考的时间也就晚。

2、此外,还有复读、休学、留级等特殊情况,所以今年只是大多数90后最后一届高考,而不是所有的人。

在中国,80后 90后中,上过大学的比例大约是多少?

高考,无论放到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中都不会是一个无趣的话题,有的人甚至认为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美的。那段一起拼搏的青葱岁月,那时候对知识的渴求,还有没来得及表白就各奔东西的少男少女,总那么让人回味。

 从70年代出发,高考已经走过了整整35个年头,每个年代的高考考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记者请来了几代高考人,为大家分享属于他们的高考故事。?

  70后考生:

 赶上“双轨制”头班车

 吴先生16年出生,1995年在山东省参加高考,现在供职于中山一个国有企业。高考之前,吴先生一直生活在山东农村。

 他认为,自己当时在资讯方面是比较落后的,只知道努力读书,“高中三年几乎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我们那个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从早上5点半起床到晚上9点半睡觉,几乎天天如此,每个月只休息一天半。”

 然而,这样的高压学习方式下,依然有青春的冲动。吴先生说,自己高三的时候非常喜欢隔壁班的一个女同学,但是,担心表白会影响大家的学习,一直没有说过。

 高考那天早上,吴先生因为紧张呕吐了,“那个女同学在这时把自己准备的热水给我喝了。”这一幕,吴先生在17年后依然记得非常清晰,但是,当时的作文题目之类的问题,吴先生都不记得了,“高考成绩的应该是物理科,满分150分我考了148分。”

 高考后,吴先生到广州一高校读书,“其实那个时候还很懵懂,不清楚什么叫双轨制。”吴先生当时赶上了高校开始大规模收费的启动之年,“上一年级的师兄学费是一年400元,我的学费是1500元,经济压力很大。”

  80后考生:

 经历高考后其他考试如同浮云

 80后的阿轩现在供职于广州派驻中山的分支机构,他在2004年参加高考,时隔8年后回忆当年高考的情景,他至今仍历历在目。

 他告诉记者,考前一晚自己莫名兴奋,虽然10点多就已经上床睡觉,但一直在床上翻来翻去。

 每年高考,都会有很多家长

提出送仔女到考场,阿轩的妈妈也希望陪同他前往考场,但这份好意却被阿轩婉拒了。他透露:“妈妈陪着我反而觉得不自然,而且我不想令到自己太紧张,就当作平时返学甘,发挥会自然D。”

 7日上午到达考场后,阿轩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学校的科任老师全部穿上了清一色的大红T恤在考场门外为大家打气,教英语的班主任还特意给每个同学送上一颗星,祝大家好运。

 对于文科生的阿轩来说,在整个高考过程中,除了数学之外,其他各科都算发挥正常,最后出来的总成绩跟一模比较贴近。他最记得的当年的作文题目是《语言与沟通》,对于这个题目,他认为范围很广,在写议论文体的时候,可以套用的例子非常多,因此作文的写作难度不大。但相对文科题目来说,他形容自己的数学在高考时真的“弱爆了”,最后出来的成绩比一模还要低70分。

 8年之后,再度谈高考,阿轩认为这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多是考心态、考毅力,“高考几乎是每个高中生的人生必经阶段,经历过高考之后,会发现其他考试都如同‘浮云’。”

  90后考生:

 高中时代完满的句号

 “2年前的今天,我急急忙忙跟着大家赶赴高考考场,一切就像是一场梦,睁眼闭眼间我已成了一个大二的学生。但那三天也许是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回忆。”谈起高考,陈晓灵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她毕业于中山纪念中学,现在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 (微博) 数学系。

 其实,高考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相反,在她看来,高考更像是我人生的一场洗礼。整个高中时代在这三天里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高考时也是小懒虫

 晓灵回忆到,高中时代,她是宿舍里公认的小懒虫。7点20分的早读,即使身为语文课代表,也一定要睡到7点10分才肯磨磨蹭蹭地起床。即使是在高考那几天,她也延续着这个“优良传统”。匆匆忙忙吃了个早饭,蹑手蹑脚地趁老师不注意溜进教室,除了教室里的气氛异常凝重,高考的第一天似乎和往常没什么太大区别。

 “滴答!”“滴答!”教室里安静的只剩下钟表的声音。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谈话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焦急的翻书的声音,大家都生怕浪费了这一分一秒。

 也不记得是谁轻声说了句“差不多了,去考场吧!”,教室一下子又喧闹了起来,有的人唉声叹气埋怨这么快就要高考了,有的人开玩笑说自己要拿下怎样的好成绩,还有的人多愁善感感叹高中时代就要结束,说着说着,一大帮人浩浩荡荡地走在了去考场的路上。

高考是探索发现过程

 高考对于晓灵,并不是一场煎熬,而是一个探索发现的美妙过程。

 高考中,她发现原来传说中的那个扫一下就可以看出你有没有带手机的红外探测仪并没有出现。她还发现原来并不是每一个监考老师都板着一副严肃的脸,原来真的会有同学在考场上晕倒。最后,发现原来高考就是一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考试。

90后一代人的十八岁,即将集体谢幕

在中国80后和90后中上过大学的人数为9577万人,其中三本以上占一半,专科生占一半,也就是说,本科生有4800万人左右。看起来的确是很多,但是中国的人口总共是13亿人,本科生占据总人口的比例是3.69%,换句话说,只要你是本科生,你就碾压了%的中国人。

从98年至今我国经历了22年扩招,自17年回复高考,参考人数270万,录取27.3万,考录比5%;到2019年,参考人数1031万,录取820万,考录比79.53%,,2020参考人数又创新高1071万。

以上数据用于说明我国推进高等教育之成效。

中国大学毕业就业情况: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8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为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约为434万。

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现在九零后没上大学多不多,出路在哪里

莎士比亚说: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无踪。

打开朋友圈,被里面一群18岁的“少男少女”刷屏了。

仔细一看,原来是23岁的小张,25岁的老王,还有刚结婚当妈的茉莉,他们在享受着自己18岁那年的阳光。

90后这代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所以从小就爱凑热闹,长大了就牢牢把持着互联网社交的话语权。

可能是因为一个人孤独了很久。

2018年即将来临,最后一批90后就将满18岁,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意味着90后这一代人将作为成年人开始新的征程。

就像好的**作品不会因为时代的不同让观众产生反差感,它只不过是一种载体,其内核对于人性的探究,对于社会的思考是可以让不同年代的人产生相同的共鸣。

18岁也一样。

不管是80后的18岁还是90后的18岁,每一代人的18岁都是青春里最美好的时光:

憧憬爱情,渴望自由,探寻未知,挥霍时光。

刘同说,谁的青春不迷茫。

这就是18岁,属于每个年代人的芳华。

时光易老,经不起感慨,也经不起回眸。

18岁的时候,应该是高中毕业刚上大一的时候。

那是一种从高考应试教育重压下解脱出来的快感。

在高考结束的那个夜晚,勇敢去跟暗恋三年的人表白。

有晚风吹,带啤酒味,刘海下的眼睛犹如星空乱缀。

九月时节,踏上不同的列车,奔向一座陌生的城市。

欢迎来到黄金象牙塔,青春失乐园。

或四个人,或六个人,组成兄弟团,合成姐妹花。

上课,睡觉,迟到,逃跑......

不同的地图,相同的玩法。

大口的呼吸女生浴室外的洗发水香气;大口的呼吸男生操场上的阳刚气息。

在狂欢,在黎明昏睡,在黑白交接的零点狂写作业。

忘掉一个人很难,喜欢上一个人却很容易。

操场上投篮命中的那个背影,树梢下撩起头发的那个瞬间。

总之,18岁的时候情窦初开,18岁的时候最想恋爱。

诚如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里说的那样:

“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18岁那年,长大了的都爱,在其中的还没明白。

18岁是青春最好的年纪,过了它,最好的时刻就是当下。

当最后一批90后都已经长大,18岁就留给过去,把此刻留给自己。

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但后面才发现自己是最平凡不过的普通人。

上班下班,混吃等死,跨越几十年,却都是宿命。

18岁的时候自视清高,谈钱满是铜臭味;

18岁的时候体力非凡,熬夜总是家常便饭。

18岁的时候最有梦想,那是真的梦想,和欲望无关。

后来,以为努力工作,拼命加班,就会得到生活善待。

可是,意外总是一再而在:

小生命会在幼儿园遭到虐待,工资没有房价跑得快,环境会让人突然患上癌......

用很多时间去彷徨,然后在某个瞬间成长。

可是,这世界上没有平行时空,在互联网连接一切的时代,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50年代祖辈们建设祖国,80年代父辈们改革开放,一代人又一代人接力改变着这个家园,现在,轮到我们90后了。

没有金钱,但我们有爱心:

社交软件里的每日捐步,只为了能够尽我们的绵薄之力;“一元购画”、“和你同一天生的人”等活动,即使善意一次次被人利用,我们依然相信爱的存在。

没有权力,但我们有责任:

不管“大老虎”还是“小苍蝇”,微博是我们的舆论阵地;不管三原色还是亲子园,朋友圈是我们的枪与武器。

老祖宗教导的匹夫有责,90后从来不曾忘记。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正在努力前行,用自己的真心去付出,用自己的汗水去获取:

升职加薪了,结婚生子了,可以给父母钱花了,可以带ta去旅游了......纵使生活不易,依然是且行且珍惜。

喜欢席慕容《青春》里的一段话: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 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对于90后来说,18岁的青春即将一去不复返,等待着的是28岁,38岁,48岁以后的一个又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就像今年在朋友圈里”秃了“”凉了“的90后成为话题一样,过去的一代人曾经也有,未来的一代人也将体会;

也像今年在朋友圈里被玩坏了的油腻中年人一样,90后也会在不远的将来被新时代的人再diss一遍。

人生,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只是,我们都曾年轻过,那就够了。

冯小刚拍《芳华》的初衷是对自己在文工团那段青春时光的追溯。

他在做客近期的《晓说》时,聊到自己为什么年近60拍了一部致自己青春的**时表示:

如果当年刚离开文工团就拍一部致自己青春的**,可能要拍得东西太多了。离开它几十年之后,其实忘了太多的东西,你真正记住的,其实就那点事了,反而能让你抓住重点了,就是那些文工团女孩子的脸的记忆,她们的舞姿的记忆。

从生理学上来讲,人一般在20岁出头时脑容量就达到了峰值,并由此开始慢慢下降,尤其是和记忆力有关的部位,比如海马体。

但是这并不等同于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就一定会下降,比如曾经经历的那些事情。

18岁那年,发生了很多事,有的那年就忘了,有的至今刻骨铭心。毕竟,人总是会怀念过去,曾梦想仗剑走天涯,曾渴望与TA四海为家。

1611年,伟大的莎士比亚在其戏剧《暴风雨》中写道: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2017年12月31日,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当90后整整一代人走完18岁的青春,是时候转身启程下一段时光了。

你好,很多的,现在高中录取率平均只有50%,这就淘汰掉一半了,中专生大专录取率估计也不会高,通过高考考取大学的录取率也就在80%左右。所以没上过大学的90后依然很多,至于出路在哪,你可以参考一下身边没上过大学的亲戚朋友,基本上是打工、或者自己开个小公司、很难有更好的成就。现如今学历很重要的,不管怎么样,都要上大学,而且还得是上好大学。

如果学习比较吃力很难考上大学的话,可以进行一下升学规划,现在还是有很多的低分生升入理想大学的方案的,提前规划,这样升学时才会事半功倍,才能更轻松的达到自己的升学目标的。

文章标签: # 高考 # 我们 #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