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2014四川高考语文一卷_2014高考四川卷语文

tamoadmin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答案D考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解析A、bì/bì líng/ líng náo/ráo B、juàn/juàn zhé/zhì kuì/kuì C、shì/shì jí/jié sù/ sù D、lì chù qiè思路分析考生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如只要在某一组中找到

2014四川高考语文一卷_2014高考四川卷语文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答案D

考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

解析A、bì/bì líng/ líng náo/ráo B、juàn/juàn zhé/zhì kuì/kuì C、shì/shì jí/jié sù/ sù D、lì chù qiè

思路分析考生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如只要在某一组中找到一对读音不同的,即可删除该项,这样缩小范围后再仔细推敲。四川考生要主要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读音的差异,如D项的“锲而不舍”,A项“不屈不挠”,D项“隶书”等,都容易读错。多音字如“隽永”属于特殊用法中的读音,把它记住就可以了。

2.答案C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形的能力

解析A、纷至沓来,B、招聘启事,C、黔驴技穷。

思路分析错别字是考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命题者往往选取那些考生熟悉的却又经常出错的字,如“录像机”、“水龙头”、“明信片”等均在高考试题中多次出现,命题者也选取近年来的热词,如“和衷共济”、“众志成城”等。这些变化,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生活,树立大语文观。

3.答案D

考点考查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

解析A、牛刀小试 :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前后矛盾)B、侧目观看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褒贬误用)C、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不符合语境)D、固然:<连>1.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2.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思路分析将成语和虚词(或实词)放在一起考查,是今年高考试题的一个特点。命题者似乎既不愿增加题量,也不愿减少考点,而且此举还更加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词语的选用要看是否符合语境(如C项按“失之交臂”的意思,是说当面错过了李文华的逝世,这显然不妥),是否色彩不当(如B项“侧目”是贬义词,不能用来形容老人技艺高超),是否前后一致(如A项“牛刀小试”与前面的“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力不足”自相矛盾)等等。

4.

答案C

考点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

解析A、成分赘余,“就任于”中去掉“于”字;B、偷换主语,“参加研制神州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放到“经过”之后去;D、搭配不当,“走访”与“三千千多公里路程”不能搭配。

思路分析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考生可以采用造句类比法(就是每个类型熟记一个典型例句,如A项一般说“就任于北京大学”或“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取主干法(就是压缩句子,看主干即主谓宾,如D项可压缩为“走访了社区、家庭和路程”)、语法分析法和逻辑事理分析分析法来辨析。Ks5u.com

二5.

答案D

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解析D项答非所问,不符合划线句子的语境。原文说的是“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D项“ 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不属于“现代医学”范畴,不符合题干“付出代价”的指向。

思路分析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考生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弄清这里的“付出代价”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根据划线句子,“付出代价”是针对“现代医学”而言的。D项相关信息是:“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句子说的是“细菌的耐药性”问题。

6.答案A

考点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解析B、以偏概全,文中第四段说“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只是检测了近500种,但不能得出“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C、无中生有,文中说“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可见,即使杀死细菌,同样不能阻止耐药菌的传播。D、以偏概全,文中第五段说“欧盟决定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并没有说要禁止各种抗生素。

思路分析考生要注意特例与一般(如B项和D项中的标志词分别为“每一个”、“各种”,其说法据原文过于绝对化了),可能与必然,已然与未然,原因和结果等的区别,命题者往往故意混淆这些来迷惑考生。

7 答案A

考点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解析B、无中生有,文中说“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但并没有说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C、已然和未然混淆,文中说“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也就是说,目前还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检测。D、以偏概全,抗生素滥用只是产生耐抗生素病菌的其中一个途径。“不会感染各种”说法绝对,“只要……就”强加条件。

思路分析根据原文进行推断,必须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不可随意夸大、缩小或转换话题。

三8. 答案B

考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B项“课”:学习(注意上文的语境“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那些学者做老师“讲章句”,做学生“学习文字”

思路分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如果看一两句猜不出来,就得多看几个句子。另外,还可以采用句法分析:B项“课文字”与“讲章句”对应,两个分句的主语均为“而学之士”,“课”自然不宜译成“抄写”。

9.答案B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

解析A. 副词,“才”/连词,“竟然”;B.连词, “就”;C.介词,“用”/“ 相连词, “于是、就”;D.连词,“来”,表目的/介词,“把”。

思路分析所考查的虚词均出自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对照句分别出自《报任安书》《师说》《廉颇蔺相如列传》《归去来兮辞》。考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意思代入选文,逐项排除。

10.

答案B

考点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析信息源在原文第二段:“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大意是“后世再无井田之法,是后世官办学校被废的原因之一。”“各地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庙是因为学校之衰败。”

思路分析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

第Ⅱ卷

四、(23分)

11、答案(1)大概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人,不再都从学校中产生。

(2)我们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

考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句子。

解析第(1)句注意“所以”为古今异义和“大抵”、“ 复”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不吾继”为宾语前置, “于是”“ 本” 等词的落实。

思路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

译文

天下每日都离不开政治教化,因此不可以一日没有学校。

远古时代实行井田制,党庠、遂序、国学等各级各类学校在此基础上建立。诸如乡射饮酒、春秋合乐、养老劳农、尊贤使能、考艺选言等各项社会活动和政务,直至受成、献馘、讯囚这些事情,也没有不在学校里进行的。学校引进天下智仁、圣义、忠和之士,乃至一技之长、一曲之学,没有不引进的。让那些士大夫中德才兼备、曾经做官而又退居的人担任老师。祭祀圣人先师,不忘知识学问的来源;用迁徙、驱逐的办法,激励学生勤勉向善。由此,士子们每天的所见所闻,无不都是治国安邦之道,行为习惯符合仁义,所学本领都能根据他们的潜能。一旦成为各级官吏的后备人才,由于他们的品行都已经过鉴定,他们的业务能力都已经过实践锻炼,无须从头学起就能胜任。古代的那些领导,自己不用殚思极虑却没有疏漏,不以功利为念却能功德圆满,其要点就在于此。这就是古代圣王办学校以治天下的本意。

后世再无井田之法,于是很多学校遭到废弃。那些治天下国家的人,不一定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了。那些所谓的学者,或群居、族居,作为老师或学生,也只讲讲文字章句而已。因为学校废弃已久,那些学者干脆变学校为庙宇,纷纷祀孔子于天下,用木头泥土仿效佛教道教的做法,给孔子塑王者之像。而州县官吏率部属祭孔子于春秋两季,学者居然也有不参加的。大概庙宇之兴盛,是因为学校之衰败,这是近世之法造成的。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革除弊端。于是,学校又稍稍兴盛起来,可还是有规定:“凡县里学生满二百人,才可以建学校。”于是慈溪县的士子们仍旧不能有学校,只有孔庙,而孔庙也已年久失修。前些年,刘君向州里打报告,让民众出钱修孔庙,还没动工他就走了,那是三年前的事了。后来林肇任县令,他说:“我没见过古人如何办学,如今的法度我也不能不遵守。但是,我的百姓不能没有教化。”随即用那笔钱修孔庙,就像如见看到的,又在庙四周建学堂,召集县里的子弟,聘请杜醇当老师,这样就把学校给办起来了。林肇真是一个有办法的人啊!当官的,既不违反当今之法,又取得古人才有的实效,那是有道者才可能得到。林肇这样,就接近于一个有道者了。

林肇当然是一个贤令,而慈溪小县,无珍奇物产以招徕各地流动人口。有田有桑,可以自足,且无水旱之忧。没有流动人口,所以当地风俗质朴纯正;能够自足,所以当地人民遵纪守法。我所见过的慈溪士子,也多美茂之材,容易培养。至于杜醇,更是越中隐士,他的品行学识最适合当老师。如今慈溪小县,既有贤县令,又有好老师,虽然限于法度,不能完全复古,但我相信这里的化民成俗事业会做得很好。

教化可以美风俗,这是自然的,但要长期坚持才能功德圆满。如今的官吏有任期限制,难以长期坚持。我虽为林肇升迁而感到高兴,又担心继任者不能继续这项事业,因此把我们的想法告诉后来者。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考点(1)考查诗歌的语言的鉴赏(2)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解析第一问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

炼字(用词巧妙),风格特色,意境。 “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可以炼数词,也可以炼特殊词,还可以活用词语。

解析 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调动积累,读品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第二步,有机整合,准确表述。

思路分析第一问:“炼字”, 提问方式:某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生动)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提问变式: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3、甲诗中的某个词与乙诗中的某个词,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第二问:第二问:赏析“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表达技巧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赏析

创作背景:六十八岁的放翁,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这里选了其中一首。

内容评析: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13、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诗经?邶风?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逗趣的生动细节。

荀子《劝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2)___________________,蝉蜕于浊秽。(司马迁《屈原列传》)

汉代五言诗《迢迢牵牛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难以排遣的离别之苦。

李白《将进酒》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运用夸张手法极写人生短暂,真是妙笔生花。

答案(1)扈江蓠与辟芷兮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考点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解析两小题均考查了理解型默写和记忆型默写

五、(22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4-17题。

想 像

(英国)凯?杰罗姆

①记得那天,我到大英博物馆去查阅有关接触性枯草热的治疗情况,我猜我大概得了这种病。

②取下一本医书,我一口气读完了所有的相关内容。然后,我懒散地胡乱翻着书页,粗略地研究起疾病来。没等看完一连串的病症征兆,我便意识到自己恰恰得了这种病。

③我坐在那里呆呆地发愣,陷入绝望之中。过了好一会儿,我又拿起那本书,翻了起来。翻到伤寒——仔细看了它的各种症状,我发现我又得了伤寒,想必我得此病已经好几个月了,竟然还茫然不知。不知我还患有其它什么疾病?

④翻到舞蹈病,我发现,正如我预先料想的那样,我也患有这种疾病。我开始对自己的病情产生了兴趣,并决定一查到底。我开始按字母顺序逐个检查——翻到疟疾,我知道自己已经出现了疟疾的某些症状,两个星期后进入急性发作期;翻到肾小球肾炎,我心中稍微感到一丝安慰——我得的只是其中较轻一种,就目前状况而言,我还可以活上几年。此外,我还染上了霍乱,并伴有严重的并发症。而白喉对我来说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疾病。我不厌其烦地按照26个字母统统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惟一没有得上的疾病就是髌前囊炎。

⑤起初,我对此颇有些伤感,心中似有几分失落。为什么我没有得上髌前囊炎呢?不过,过了一会儿,我的心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我想,从药理学讲,我不是已经得了其它各种常见的疾病了吗?没有得上髌前囊炎那就算了吧!反正痛风已经处于恶性晚期了。

⑥我陷入了沉思。我想,从医学角度来说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病例,对于医学院学生来说,我更是一个极为难得的病例!如果学生们有了我,他们也就无须到医院去实习了——我就是他们的“实习医院”。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我身上研究研究,然后就可以拿到他们的毕业文凭了。

⑦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能活多久,我得做一番自我检查。我摸了摸自己的脉搏。起初,我什么也摸不着,不久那脉搏又突然跳了起来。我掏出怀表,测算脉搏的次数,大概每分钟147次。我又摸了摸心脏,竟然发现它已经停止跳动了!后来,我渐渐意识到我的心脏还在那里,想必也没有停止跳动。只是我对此无法解释而已。我看了看自己的舌头——我尽量把舌头伸得长长的,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来检查。我只能看见自己的舌尖,得到的惟一收获是:我比以前更加确信我得了猩红热。

⑧走进阅览室的时候,我是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出来的时候我变成了拖着衰弱病躯的重症病人。

⑨于是,我去看了医生。他是我的一位好友,他摸了摸我的脉搏,又看了看我的舌头,后来不知怎么地谈起了天气。之后他问:“你究竟哪里不舒服?”

⑩我说:“老兄,我不会告诉你我得了什么病,让你白费那么多时间。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没有得什么病——我没有得髌前囊炎。除此之外,什么病我都有。”

⑾我还把自己是如何发现这些疾病的过程如实告诉了他。

⑿随后他解开我的衣服,紧握着我的一只手腕,在我胸部一阵乱敲;又把脑门贴到我的身上。最后他坐了下来,开了一个处方,然后把它叠起来递给我。我接了过来,随手揣进衣兜里,走了出去。

⒀我径直来到一家最近的药店,药剂师看了看处方,又将它退了回来。

⒁他说他不收这种处方。

⒂ “你不是药剂师吗?”我问。

⒃ “我是药剂师。如果我经营一个合作商店兼营家庭旅馆的话,我倒是可以为你效劳。可我只是一个药剂师,我无能为力。”

⒄我看了看那处方,上面写道:“一磅牛排,外加一品脱苦啤酒,每隔6小时服用一次;每天早晨散步10英里;每天晚上11点上床睡觉。此外,不要满脑子都装些你不明白的东西。”

注品脱:英国计量单位

14、小说主人公称自己是“实习医院”,请谈谈它的意思和表达效果。(4分)

答案“实习医院”是主人公自认为百病缠身的形象表述,它运用比喻达到幽默的效果。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表现力

解析有效信息在文章第④、⑤段。赏析关键词要从含义、表现手法及其效果,有时还需要从结构上分析。考生作答时还要考虑全文的主旨。

思路分析这类提问表面看是就词、句设问,但考查的大都是词句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意,整合作答。本题结合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考查,先还原修辞的本义,然后结合比喻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

15、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4分)

答案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

考点考查小说的行文思路和内容要点。

解析考查行文思路,就“是怎样”设问(问文章思路,结构怎么样)

解题提示思路1: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

思路2: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思路3:以“***”为线索,选取了那些材料来表现主旨。

思路4:作者构思文章的思路:时间、地点、逻辑[并列、递进(层层深入)、正反对照]、情感变化等

16、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8分)

答案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其中“呆呆地发愣”写神态,“绝望”“伤感”写心理,这些描写重在刻画主人公的脆弱;“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伸长的舌头”写行为,突出他检查自身症候的专注与仔细,由此刻画了他的敏感与多疑。

考点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结合了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

解析解题提示:思路:判断手法,文中具体语句,表达效果。运用了……手法(技巧),表达了……(内容),有……效果。

17、结合小说主旨,你怎样理解医生为“我”开出的“处方”?小说以“处方”作结有何妙处?(6分)

答案这“处方”是针对“我”敏感多疑的心病开出的“心药”,目的是劝慰我解除思想负担,轻松愉快地健康生活。小说以幽默的“处方”作结,巧妙地揭示了作品的主旨。

考点考查对小说的行文思路,文章结构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评价与赏析。

解析提问及变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思路分析可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为表达某种意思或揭示了主题;结构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艺术手法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答题时,结合具体文本,有时可能三点都有,有时可能只有一两点,不能一概而论。

六、(15分)

18、右边是一张汶川特大地震中抢运伤员的照片。这张照片震撼人心,请对此写几句简明得体、鲜明生动的话,表达你的颂扬之情。(100字以内)(6分)

答案示例说什么非亲非故?说什么生人熟人?你们肩上扛着垂危生命,垂危生命连着一颗颗滚烫的心。山高算个啥,翻过去!无路也要行,踩着乱石攀登!这就是大爱无疆,有什么谊比这更长?这就是舍己为人,有什么情比这更深?

考点考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形象

解析解答时要扣住主题“对汶川特大地震中抢运伤员照片的颂扬之情”。语言要求流畅、鲜明、生动,富有文采。注意字数要求。

19、下面是一篇科技论文的摘要,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4分)

本文针对直接法和二步法合成聚乳酸的共性,从单体纯度、催化剂选择到共沸脱水、微波辅助、超临界流体介质,以及到固相聚合、反应挤出、扩链等各个方面,对近年来聚乳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复合应用是提高聚乳酸分子量、降低其成本的关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聚乳酸;合成;新进展;复合应用

考点考查压缩语段

解析⑴看清题干要求,确定压缩方向(提取的是关键词语); ⑵ 辨明语段类型,确定主要信息:说明性语段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的目的或事物自身价值为主要信息。

20、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5分)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悠悠白云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

考点考查句式的仿写

解析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特别要题中照应和暗示性词语

思路分析注意题干要求;回应题中照应和暗示性词语;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其中尤其要注意比喻的恰当性以及它与后面派生句子的搭配

安徽江南十校2014届新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批评的“反讽”范畴

新批评发轫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四五十年代风行于美国学院,六十年代走向消亡。新批评的阅读聚焦在文本上,他们提出了所谓“细读”,即彻底地、深入地阅读。限定在文本以内,又要深入,当然难度极大。文本,尤其是经典诗歌文本,是水乳交融的,有机统一的,阅读如果停留在表层,就只能重复读者一望而知的信息。他们把追求的目标,说成是在文本内部,其实是在文本以下。当然文本以下,信息是多元的,他们又自己设定了一个禁区,那就是不能涉及情感。这样一来能供他们施展工夫的,就只有语言了。

难得的是,他们在词语的前台看到存在于语言背后的冲突。诗歌语言与科学词语不同,科学语言是严密的,有着字典语言的确定性,而诗歌语言的生命来自诗人随机赋予的文本意涵。这样,显在的文本意涵就与潜在的字典语义有了反差。新批评的干将布鲁克斯分析华兹华斯描写夜晚的十四行诗:“甜美的夜晚,安然,随意/这神圣的时刻静如处女/屏息膜拜……”他说:“甜美、安然、随意、神圣、静、屏息,这些词的并置并不奇特,但请注意?屏息?这个形容词暗示了巨大的激越。可是,夜不但寂静而且安详。”他的意思是,激越和静寂、安然,隐含着冲突,他把这叫做“悖论”,并概括为诗歌核心规律:“诗人表达真理只能依靠悖论。”就是说,这不仅仅是词语的个别现象,而且是诗歌的普遍方法。布鲁克斯引用华兹华斯的话说,他总是把平常的现象,写得不平常,这是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的根本原因。悖论的修辞模式,他们叫做“反讽”。

究竟什么样的结构才是反讽结构呢?新批评理论家退特提出,诗歌语言中有两个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外延和内涵。在形式逻辑中,外延适合某一词的一切对象,而内涵则是指这一词的属性的总和。新批评把外延用来指称词的词典意义,把内涵理解为文本的暗示意义或者感情色彩。二者之间构成了反差,诗歌艺术感人的奥妙尽在其中。如丁尼生《无端的泪》中的头一节:“泪啊,无端的泪,我不知道它为了什么/泪啊,它来自神圣的绝望的深渊。”这里的“无端的”和眼泪不言而喻的隐含着冲突,接着说它来自“绝望的深渊”。一方面说没来由的,另一方面又说因为绝望,这是不相容的,这里就有反讽。下面又说,这是“神釜的”,和“绝望的深渊?的冲突就强化了。常规意蕴和文本意涵之间冲突,就成为反讽。诗意就在外延和内涵意蕴的反差之中。这就难怪他们要说“内涵越多越好”了。集中阐释内涵多样的是燕卜荪的“朦胧”。但是,燕卜荪承认无法给“朦胧”作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他只是感到朦胧“可以是一个词代表几种事物的意图,可以是一种这种东西或那种东西或两者同时被意指的可能性”。不过,燕卜荪认为这样的定义可能“过分含糊”。故从严格的学术意义来说,燕卜荪还不能说是新批评的代表。

但是,不管他们的差别如何,他们都表现出一种共同的追求,那就是把诗歌感染力归结为修辞结构的胜利。总的来说,新批评的理论代表布鲁克斯对反讽和悖论的分析十分粗糙。他把一切与平常观感相异的文本,都说成是反讽,是十分牵强的。其实反讽本来就是反语,字面意义和实际内涵相反。但与平常观感相异的抒写,并不一定是相反的,有时是错位的,有时是不同类别的。

(选自孙绍振《美国新批评“细读”批判》,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新批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新批评出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四五十年代盛于美国学院,六十年代走向消亡。 B.新批评理论追求诗歌分析要关注情感,把修辞结构的分析作为其重要的研究方法。 C.新批评的阅读限定在文本以内,他们提出了所谓“细读”即彻底地、深入地阅读。 D.在新批评理论发展过程中,燕卜荪由于其理论含糊,所以不能算是新批评的代表。 2.下列对“诗人表达真理只能依靠悖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布鲁克斯分析华兹华斯十四行诗中隐含冲突的现象,总结出“悖论”是诗歌创作的核心规律。 B.华兹华斯主张“把平常的现象写得不平常”,认为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的根本原因在于“悖论”。 C.退特认为诗歌语言的外延和内涵之间存在矛盾,构成反差,诗歌艺术感人的奥妙尽在其中。 D.燕卜荪的“朦胧”说,虽然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但对阐释内涵的多样性提供很好的参照。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新批评理论是一种只关注文本表层的阅读理论,读者在这种理论的关照下,解读文本会变得更加简单明了。 B.丁尼生《无端的泪》中,常规意蕴和文本意涵之间的冲突,成为反讽,再一次证明了“内涵越多越好”的观点。

C.退特把外延用来指称词的词典意义,把内涵理解为文本的暗示意义或感情色彩,很好的阐释了“反讽结构”。 D.虽然新批评理论有其独特的理论创造,但作者认为其理论是十分粗糙的,不足以成为我们分析诗歌的理论依据。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初,魏人范雎从中大夫须贾使于齐,齐襄王闻其辩口,私赐之金及牛、酒。须贾以为雎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雎,折胁,折齿。雎佯死,卷以箦,置厕中,使客醉者更溺之,以惩后,令无妄言者。范雎谓守者日:“能出我,我必有厚谢。”守者乃请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遂操范雎亡匿,更姓名曰张禄。

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雎夜见王稽。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雎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雎谬曰:“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对曰:“唯唯。”如是者三。王曰:“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范雎曰:“非敢然也!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问而不敢对者也。臣知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然臣不敢避也。且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苟可以少有补于秦而死,此臣之所大愿也。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今者寡人得见先生,是天以寡人溷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庙也。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拜,王亦拜。范雎曰:“以秦国之大,士卒之勇,以治诸侯,譬若走韩卢而博蹇兔也。而闭关十五年,不敢窥兵于山东者,是穰侯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亦有所失也。”王跽曰:“寡人愿闻失计!”然左右多窃听者,范雎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王之府仰。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刚、寿,非计也。齐闵王南攻楚,破军杀将,再辟地千里,而齐尺寸之地无得焉者,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诸侯见齐之罢敝,起兵而伐齐,大破之,齐几于亡,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今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若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楚强则附赵,赵强则附楚,楚、赵皆附,齐必惧矣,齐附则韩、魏因可虏也。”王曰:“善。”乃以范雎为客卿,与谋兵事。

(节选《资治通鉴》)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起兵而伐齐 伐:讨伐 B.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 潜:私下

C.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 匡:纠正,矫正 D.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 亲:亲切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私赐之金及牛、酒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此臣之所大愿也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 燕王欲结于君

D.以其伐楚而肥韩、魏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范雎因为接收齐襄王的赏赐被人告发而被魏齐打断肋骨和牙齿,他装死并买通看守人而得以逃脱。后来魏齐对毒打范雎感到十分后悔。

B.范雎深夜拜见出使魏国的王稽,王稽把他带到了秦国,秦王在离宫召见范雎。而范雎却以十分无礼的姿态面见了秦王,秦王并未生气。

C.秦王多次跪请范雎赐教,表现出求贤若渴的诚意,最终打消了范雎的顾虑,范雎为秦王分析了秦国发展方略的失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D.范雎以齐国攻打楚国而使好处落到韩、魏两国手中为反面教材,劝说秦王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并根据形势,各个击破,以取得霸权。

7.将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须贾以为雎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5分) (2)独恐臣死之后,天下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5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8分)

望海楼①

米 芾

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③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口③沧州:滨水的地方。 8.结合诗句,分析首联表现了望海楼怎样的特点?(4分)

9.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对比写景,请具体结合诗歌说明。(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 (3) ,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4)临帝子之长洲, 。 (王勃《滕王阁序》)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 (6)青冥浩荡不见底,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反笔舐犊 顾 城

她在车窗上用手指画了一下,就不禁笑了,果然有层薄尘。她一笔一笔画下去,敲着让他看。深秋的刮风天,两道车窗都关得严严的。

“票在上衣口袋里”“吃东西”“晚上冷”“中途别下车”“常喝水”——下边写满了,就踮起脚,使劲儿地写在上边:“第一次出门,请帮助!”她点着字,指着他,再向坐在他两边的人做手势,表情幅度很大,无声地说着,也不管那些瞄她一眼的人古怪的神情。终于列车即将启动,她焦急起来,在自己左胸前画方块,挤在边角写:“地址”,他明白这是第好多次地告诉他地址在他的左上口袋里。他点头,她还不依,要他拿出来给她看,他拿出展开,又让她清楚地看着他平整地放了回去。火车启动了,她的手臂举得高得惊人,写“回来”,“来”的最后一笔,一下拉长了。

他看着她快步走起来,在棕色的人群里,她花白的头发微微起伏。 站台一晃就过去了,他知道她会站在尽头,任凭黄昏到来。

几道灰墙过去,依旧灿烂的阳光就洒到了大片的田野上;火车里“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声陡然响起,让他冷不丁感到了一种锐利。这是他小时候老唱的歌,因为家里的唱片老唱,妈妈也老唱。妈妈乌黑的头发闪亮,穿白色的连衣裙,把他托起又放下,她喜欢这支歌。后来“文革”了,不时地他还听她哼起。

他跟着妈妈过过很多种生活,火车、卡车、牛车,连手推独轮车都坐过,吱吱嘎嘎的独轮车是妈妈推的,堤坝、田埂都走过。有妈妈在,就没有苦。

现在歌儿“解放”了,却是再没有听妈妈唱过了。

这次出行很奇怪,他订了一张票就忘了,吃饭时敲门声“咚咚”响,问票到底要还是不要,莫不是嫌贵?一看时间,离开车也就两个小时了,赶紧放下碗,将手提箱倒空,装了衣服用具,提上就走;妈妈紧急中也抓了一大包东西,也走。他上电车,她也上电车,他上地铁,她也上地铁,到他上火车,就不让她上了。

在地铁上有半小时的时间,她算准了一般,把他的箱子在车厢里当众打开,将自己大包中的东西一样样地往里放,同时说明着,提醒着,警告着:这件衣服早上穿,这件晚上穿,这件睡觉穿;风大穿这件,下雨穿这件。地址就是那时放进他的上衣口袋的,特意不和车票放一个口袋,为的是拿车票时不会被顺带出来。她把手绢放进他衣摆口袋时,发觉这两个口袋是空的,于是就往里装常用药,装一样解释一样,板蓝根做什么什么,黄连素做什么什么,直装到他的左右两个口袋吹气一样地鼓起来,一动就晃得像个章鱼。箱子里的药就更多了,她是情急之下把家里的一抽屉药全扣进了她的大布包的。

地铁车厢竟相当空,要是人挤人不知妈妈会怎么办。妈妈忙着说话,为了让妈妈的声音不太大,他就蹲在妈妈旁边。妈妈于是不时伸手理理他的头发,说头发是要梳的,就用她放在箱子内拉链里的木梳梳;洗头的时候,一定要将洗发膏冲净,洗发膏放在箱子的左下角了,和肥皂、手纸一起;肥皂不要老用,手纸家里剩的两卷全带上了,要记住及时买……走得这么急,妈妈终于埋怨起他订票也不说一声来。他在家里是任性的,到了外边脸上就一热一热,车上的人上上下下,有的居然哈哈大笑起来,她也不怵,转头也对人家笑:“他是这样的嘛,还没自己出过门呢!”

妈妈年轻时不是这样的,因为不肯开口问路,以致错过了进入考场的时间;她后几天投考的3所大学都录取了她,那是因为她干脆前一天就找到考场,然后在边上的车站或是长椅上将那一夜硬度过去的。

大学她是拿奖学金上的,解放军解放了大学,就不承认奖学金了,要求生活困难的学生申请助学金;她开不了这个口,就干脆精神一振参军去了。

参军第一次长途行军,她将绑腿打得很紧,生怕走远路会散开。大步行进没多久,腿就被勒得疼了,她咬着牙一步步走,也不肯开口请求掉队松一下绑腿。后来脚也肿了,最后竟一声呻吟昏死过去。卫生员想剪她的绑腿都下不了剪子。

后来她就得了许多病,到终于决定拿着全休假条请假时,领导不待她开口便向她报喜,说她已光荣获准参加“四清”工作队了。

到了陕西大山里她全心全力工作,却不料晕倒在井台上。她最后一刻的坚持让她没有倒到井里,而水桶掉进去了。

不知怎么到了儿女这里,她就全换了一个人。 现在妈妈已在几百里之外了,边上都是笑过他的人,他已小心地同他们说了话,好几个人都讲起了自己的母亲。 灯光刺眼,一晃而过,又是一个不停靠的车站,一切随即又沉进黑暗中不停歇的节奏里。风掠荒山,千里万里,枕巾上干净的气息安慰着他,那是妈妈后来又打开箱子放进去嘱咐他随时用的。

一线晨光,山在迷蒙中缓缓移动,这不是妈妈当年的山,她“四清”时去的山要往北许多……两个孩子,站在清晨沉寂的山石上。每个清晨和黄昏,都会有这样的孩子,这样地站着,看列车迤逦而行……车一震,他略略一动,还没有准备起,一道阳光让窗子闪亮,他就呆在那里——那些字,依旧笔笔清楚,最后写着:回来。

已是两千里风霜,他在想,它们是怎么走过来的,那么多的山,那么长的夜……湿润的山林中,字也晶亮晶亮的,伸手还不能擦掉……

又踏上站台的时候,已是另一个黄昏,他走过自己的车窗——一笔一笔,妈妈写的字,都是反向的。 (节选自《顾城文选·卷三·与光同往》,有改动)

11.用简明的语言分析文中“他”对“妈妈”的感情变化。(4分)

12.文中“火车里?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声陡然响起”为什么会“让他冷不丁感到了一种锐利”?(6分)

13.简要分析本文情节设置上有何特点及其作用。(6分)

14.本文题目“反笔舐犊”,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感悟探究其含意。(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 A.赝品 赃款 蛰伏 录像带 脍灸人口 B.蘸水 装帧 编篡 舶来品 礼尚往来 C.精粹 辐射 气概 入场券 满腹经纶 D.松弛 妨碍 宣泄 名信片 张皇失措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饥饿游戏》整部**从画面看,并不像大片,却以剧情主线取胜,从上半年杀出,制造今年第一大冷门,然而故事立意上确实老套庸俗乏善可陈。

B.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调整产业结构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我国面临消费率偏低、产能过剩、现代服务业水平不高等矛盾。

C.机关作风整改不能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如果能切实贯彻这一理念,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之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大家一定有口皆碑。

D.社区民警孙富来6年如一日照顾东大寺社区烧鸡胡同的75岁回族孤寡老人陈同直至因病去世,谱写了一段回汉“父子”情深,警民水乳交融的佳话。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一句是(3分) ( )

A.上半年东莞生产总值2434. 32亿元,同比增长9.2%,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顺利地完成预先设定的目标任务。

B.尽管由于体质不适合自己的职业,不能持久高效地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体会的是身体的疲惫,很少能从中感受到乐趣,但是,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拼搏、追求卓越。

C.按照科学、畅通、务实的要求,打造民意沟通渠道,充分了解并把握社情民意,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意见转化为工作整改的重要内容,这是当下务必高度重视并且始终坚持的工作方法。

D.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毒素,是毒性最强的蛋白质之一。人们吸收和食入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甚至眼肌、咽肌瘫痪等症状,中毒者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18.下图是2013年第12届全运会会徽,请揭示会徽图案的寓意。(6分)

19.给下列新闻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4分)

工信部今日召开201 3年上半年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祝军表示,我们将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重点是推进光纤人户,大幅度提高网速。同时,要提升3G网络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年内在试点基础上向全国推广。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本电信运营市场。

20.根据材料例子,变换下列说法,要求语言简明,得体。(5分)

说话有好听和难听之别。同样一句话,客气与不客气差了十万八千里。比如有句话:“他妒忌我”,换一种说法则是:“我可能有叫他不顺眼之处”。又如有句话:“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换一种说法则是:“ ”。再如一句话:“我嫉恶如仇,不吐不快”,换一种说法则是:“ 。”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法国)帕斯卡尔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文章标签: # 分析 # 考查 #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