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高考物质的量,高考物质的量选择题

tamoadmin 2024-07-31 人已围观

简介1.化学物质的量这一部分在高考中很重要吗?听说化学70%主要是背。是这样吗?那这一块占分是不是不多啊?2.全国高考化学题 温度升高,CO与CO2物质的量比值3.高考题中的物质的量分数的疑问4.物质的量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5.两道高考的化学题求解~~高中化学必修一摩尔占高考8分质的量=物质的质量除以物质的摩尔质量=分子数或原子数除以Na(即阿伏伽德罗常数)=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除以22.4=物质的量浓度乘

1.化学物质的量这一部分在高考中很重要吗?听说化学70%主要是背。是这样吗?那这一块占分是不是不多啊?

2.全国高考化学题 温度升高,CO与CO2物质的量比值

3.高考题中的物质的量分数的疑问

4.物质的量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5.两道高考的化学题求解~~

高考物质的量,高考物质的量选择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摩尔占高考8分

质的量=物质的质量除以物质的摩尔质量

=分子数或原子数除以Na(即阿伏伽德罗常数)

=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除以22.4

=物质的量浓度乘以溶液的体积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mol)

物质的质量单位:克(g)

物质的摩尔质量:克/摩尔(g/mol)数值上等于物质的分子量或原子量.

分子数或原子数单位:个

化学物质的量这一部分在高考中很重要吗?听说化学70%主要是背。是这样吗?那这一块占分是不是不多啊?

百度文库里的……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归类解析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是两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题型较多。现归类如下:

一、应用类

1. 概念的直接应用

表达式:

例1. 3.22 g 溶于水,配成500 mL溶液,求。

解析:根据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表达式直接求出,即

因是强电解质,根据电离方程式:,得出。

点评:(1)根据定义直接计算是基本思想和常见方法,计算时必须找准分子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母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

(2)因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离子物质的量浓度还与电离方程式有关,如物质的量浓度为型强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与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有关,一般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小于溶质分子物质的量浓度。绝大多数非电解质,如蔗糖、酒精等,溶质分子物质的量浓度通过上述表达式可以直接求出。

2. 规律的间接应用

规律1:密度大于水的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就越大,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规律2:同种溶质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混合溶液的密度为]。

(1)等质量混合

混合后的质量分数为:,物质的量浓度为:。

(2)等体积混合

若 g/mL,如硫酸、硝酸溶液,混合后的质量分数大于,物质的量浓度大于。

若 g/mL,如氨水、乙醇溶液,混合后的质量分数小于,物质的量浓度小于。

例2. 3a%的硫酸溶液与a%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若混合物的密度为,则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等于 B. 小于

C. 大于 D. 无法确定

解析:硫酸溶液密度大于水,且是等体积混合,直接应用规律(2),得出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浓度:c(混)>,选C。

点评:应用规律时必须注意前提条件、隐含条件及使用范围,要理解规律的实质和内涵,不可生搬硬套。

二、换算类

1. 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关系式:为溶液的密度(g/mL),ω为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2. 已知某盐酸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36.5%,溶液的密度为1.19 g/mL,求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直接利用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关系式,代入数据后解得:

点评:(1)物质的量浓度常用单位是mol/L,如果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L,此时换算公式应为:。

(2)该求解过程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2. 与溶解度之间的换算

关系式:,为溶液的密度(g/mL),S为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g)。

例3. 的溶解度很小,25℃时为0.836g。

(1)25℃时,在烧杯中放入6.24 g 固体,加200,充分溶解后,所得饱和溶液的体积仍为200mL,计算溶液中。

(2)若在上述烧杯中加入50 mL 0.0268 mol/L的溶液,充分搅拌后,则溶液中是多少?

解析:(1)由于的溶解度较小,溶液的质量即为水的质量,溶液的密度约为水的密度,根据关系式,得出

是强电解质,由电离方程式:,得出:

(2)设与反应消耗掉的为x g。

列式解得:,说明是过量的,此时仍是的饱和溶液,溶质的浓度与(1)相同,即。

点评:(1)该换算公式应用的前提必须是饱和溶液。

(2)对于溶解度较小的饱和溶液,该换算公式可进一步简化为(例3可用该简化公式计算)。

三、稀释(或浓缩)类

1. 直接稀释(或浓缩)

关系式:c(浓)×V(浓)=c(稀)×V(稀)

例4. 18.4 mol/L的浓硫酸10 mL,加水稀释到50mL,求稀释后硫酸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稀释后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

点评:溶液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2. 按体积比稀释

关系式:,是原溶液的密度,ω质量分数,(混)(g/mL)是混合溶液的密度。a:b是该溶液与水的体积比。

例5. 1:4的硫酸(98%,密度为1.84g/mL)的密度g/mL,求稀释后。

解析:直接应用关系式,代入数据后解得:

点评:按一定的体积比稀释,与体积大小无关。

四、混合类

1. 相同溶质不反应的物质混合

关系式:c(混)

例6. 把100 mL 1 mol/L 溶液与50 mL 2 mol/L 溶液、50 mL 4 mol/L 溶液均匀混合,求混合后氯化钠物质的量浓度?(设混合后总体积是各部分溶液体积之和)。

解析:本题是三种相同溶质()的混合,依据关系式,得出混合后氯化钠物质的量浓度为:

点评:只有当溶质相同,且浓度也相同时,V(总)=,只要有一项不同(如溶质、浓度),则V(总)≠,除非题目别强调了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等于各部分体积之和,否则V(总)一定要通过来计算。

2. 不同溶质之间不反应的物质混合

关系式是混合前物质的量浓度,是混合后物质的量浓度。

例7. 10 mL 1 mol/L 与10 mL 1 mol/L HCl均匀混合后,求混合后、?(设混合后体积是各部分溶液体积之和)

解析:来源于HCl,混合后应等于混合后,即

来源于和,混合后

点评:不同溶质之间不反应的物质混合相当于原溶液中的溶质加水稀释,可用稀释关系式直接求解。若不同溶质某种成分(离子)相同时,该成分物质的量浓度不能按上述关系式计算,如例7中的计算。

3. 溶质之间相互反应的物质混合

关系式:c(过量的溶质)

例8. 向20 mL 2 mol/L 溶液中加入10 mL 1 mol/L 溶液,充分反应后,求混合后溶液中?(设混合后总体积是各部分溶液体积之和)

解析:设反应消耗物质的量为x

列式解得:

即是过量的,剩余,混合后(过量的)。

点评:(1)先考虑两溶质之间的反应,然后依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物、剩余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以及反应后溶液的体积,再按照上述关系式计算溶液中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反应完全的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很小,近似为0。

五、溶解类

关系式:,(混)为混合溶液的密度(g/mL),V(g)是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L)。

例9. 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气体溶于1 L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mL,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B.

C. D.

解析:根据气体溶解类的关系式,化简后解得:

答案为D项。

点评:(1)V(混)≠

(2)确定溶质时要注意与水发生的化学变化,如:

;有些气体与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如,因而溶质也随着变化,而有些气体,既使与水反应,溶质仍视为自身,如溶于水后,溶质仍为,不是。

可见,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关键是:(1)分析该溶液的“形成”过程;(2)正确判断溶液中溶质是“谁”;(3)能够准确计算出溶液的体积。抓住了关键,灵活的应用以上关系式,无论题型如何变化,都能准确快捷的解题。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和难点。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差量法。差量法适用于反应前后质量、物质的量、体积等变化。

例1:取的混合物9.5g先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入9.6g碱石灰,充分反应后恰好转化为沉淀,再将反应器内的水蒸干,可得20g白色固体。求:原混合物中的质量。

解析:该题一般解法是设物质的量为x、y,联立解方程组,但费时。若仔细分析提供的数据以及反应原理,应用质量差计算更为方便:加入物质共9.5g+9.6g=19.1g,生成固体20g,增加20g-19.1g=0.9g,这是什么原因呢?

①每有1mol CaO吸收1mol水,质量增加18g,而反应②又生成1mol水,由反应①②知此途径反应前后质量不变,③,由反应①③知此途径反应要引起所加固体质量,增加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水的物质的量为=4.2g。

2. 讨论法。以发散思维的思维方式,解决一个化学问题有多个起因,或一个化学问题内含多项结论等一类题目的方法。

例2:将的混合气体通入温度为220℃的密闭容器中,在高温下使之燃烧,反应后再恢复至原温度,测得此时容器中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减小28.6%。

问:(1)在容器中发生的是完全燃烧还是不完全燃烧。

(2)原混合气体中所占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解析:首先应明确,同温同体积任何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显然,压强减小28.6%即物质的量减小28.6%。接下来就要根据物质的量减小28.6%讨论是完全燃烧还是不完全燃烧。解题过程为:

若H2S完全燃烧:

若为不完全燃烧:

28.6%介于20%与33.3%之间,应有两种情况:

①H2S过量。设H2S、O2物质的量分别为x、y。

②H2S与O2均消耗完全,但产物为S、SO2和H2O,设H2S、O2物质的量分别为x、y,可将x、y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中:

3. 守恒法。所谓“守恒法”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为依据进行计算。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等。运用守恒法可避免书写繁琐的化学方程式,可大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例3:在标准状况下,将密度为的CO、CO2气体5.6L,充到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密闭容器中,然后用电火花引燃容器内的气体混合物,直到所有物质间的反应完全为止。试求完全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

解析:此题依据常规思路是先求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然后用化学方程式求解,这样求解比较繁琐。如果能够利用原子守恒法来求解,很快能得到答案,用碳原子守恒:可得,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25mol,质量为

例4: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含水2.8%,含7.2%。取1g该样品投入到50mL 的盐酸中,中和多余的酸又用去的KOH溶液30.8mL,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质量是( )

A. 3.73g B. 4g C. 4.5g D. 7.45g

解析:此题依据常规解法,计算过程繁琐,如能利用原子守恒法求解,很快就能得出结果,根据题意,不难判断出最后固体应是KCl,依据氯原子守恒,可得关系式,由HCl物质的量得到KCl物质的量应为0.1mol,因此KCl的质量=0.1mol×。答案为D项。

4. 极限法。在解决复杂问题或化学过程时,根据需要,取极端设法,把问题或过程推向极限,使复杂的问题变为单一化、极端化和简单化,通过对极端问题的讨论,使思路清晰,过程简明,从而迅速准确地得到正确答案,常用于混合物的计算、化学平衡、平行反应等。

例5:在500mL含有的溶液中投入11g铁粉,反应完全后过滤,所得固体物质经干燥后称重为9g。滤液中的金属离子用0.3mol 恰好能使它们完全沉淀。试求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本题的难点在于11g铁粉是否过量,但同学们必须明确:由于有剩余固体,则全部转化为,也就是说0.3mol 使金属离子完全沉淀,这些金属离子必为+2价(不是的混合物)。由此得出:。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判断溶液中是的混合物(即铁粉是否过量)?可用极限法。

解:设铁粉过量,则0.15mol为,且这些全部由产生或全部由产生,它们分别消耗铁的质量为:

则铁粉一定过量(11g大于2.8g或8.4g)

设物质的量分别为x、y。

全国高考化学题 温度升高,CO与CO2物质的量比值

的确很重要的,物质的量是基础,是一种工具,虽然很少单独考察,但是经常和别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占的比重也不小的。希望无论什么知识,都要重视,因为,高考无重点,每一个知识的漏洞都是你致命的伤。

高考题中的物质的量分数的疑问

同温同压条件下,同体积的co与co2的物质量的比值为1:1,首先要明确的事情是,一旦讨论刀物质的量的比值,一定是在同一条件下,并且物质的量不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所以并不会使比值发生改变。

要明白这一点,首先要弄清楚物质的量的定义

物质的量的意思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符号为n。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如:分子,原子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它是把一定数目的微观粒子与可称量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的一种物理量。

物质的量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途径一事无成。即在相同条件下,反应是可逆反应的开始处或从逆反应开始,或从起始反应物中的其他产品,来达到同样的化学平衡的状态下,平衡混合物的组合物中的百分含量的材料保持不变,这是等效的平衡。从上面的介绍,同样的平衡,相似,等效平衡平衡不同,同一资产负债余额是指同一类计算几种不同的手段相似,但余额的比例均衡关系具有阶级基础,和等效平衡是相当于用一种平衡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

条件创建相同资产或类似条件与外界的平衡,一个不变的文珩蓉,二是恒定的温度和压力。

①在恒定的温度,只放(前系数比方程是不一样的),只要材料进行初始物质的量都是平等的,你可以创建相同的平衡。两个平衡的所有对应的平衡量(包括正向和反向的反应速率,各组分分数物质的浓度,气体的体积分数,质量等)的材料的量是完全相等的。 (方程的系数比前相同),只要该材料允许的初始摩尔比等于可以创建类似的平衡。平衡关系,是平等的关系。两个组件的材料平衡点的数量,气体体积分数,质量分数,反应物,对应于相同的转化率;两个逆反应速率的平衡,平衡的组件的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的浓度成正比。 />②在一个恒定的温度,恒定压力

只要每种物质的初始浓度成正比建立类似的平衡。即两个平衡关系的关系类似。两个平衡平衡组件的结合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小部分气体的体积分数,质量分数,反应物等对应于相同;两个CKS和积极的平衡,每个相应的逆成反比的转化率率;和两个平衡平衡的物质在反应容器的体积相对应的每种物质的量是成比例的。如果你真的无法理解,你可以考虑使用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 P:压力量V:N:物质的量R:普适常数T:热力学平衡温度

等效分类和判断力:(1),改变起始原料加入的物质的量,如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学转化为同一半的物质的物质的量等于原有的平衡的平衡常数文珩戎原来的平衡当量(2)根据常数文珩戎,反应气体中之前和之后都相等的物质的量和可逆反应的反应产物(或产品)的物质的量之比在相同原来的平衡,平衡两个相等的(3)在恒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添加的材料的量,只要转换到的同一侧的材料相同的材料的量的比为化学计量的数量,改变起始材料原有的平衡,平衡的原始平衡当量注:

1,平衡当量,转化率不一定相同

①如果建立平衡转化率相当于从不同的方向物质必须是不同的。如果在某一温度下在密封的反应容器中定容2M(克)+ N(克)= 2E(g)中的气体如果初始充电2molE的,为了平衡压力增加时,最初的20%的比例, E 40%的转化率;如果开始下,填充2molM和1molN,达到平衡时,M的转化率为60%。 ②如果从一个方向相当于建立平衡,转化率相同的物质。恒定的温度和压力的反应容器2E(克)= 2M(克)+ N(g)项,如果开始灌装4molE如果初始充电2molE的,平衡物质的量的中号0.8mol,E 40%的转化率; ,达到平衡时M为1.6mol的材料的量,则E的转化率仍然是40%。 2,平衡相当量的物质的组件不一定相同片面材料/>①,相应的量相等的量相当于开始平衡时,平衡量的材料,每个组件相等。 ②原料双面,相应金额不等于起始体积(它们的比值不等于1)的部件的材料的量是不相等的等效平衡平衡,但各组分的量的分数等于的材料。等效平衡问题,因为它涵盖了知识渊博的远征灵活,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已研究和检讨学生的化学平衡“这部分的内容,最大的困难。近年来,相当于多年的沉寂平衡再次升温,在高考中,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成为重点内容,一个功能,在2003年和2005年在入口在标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许多学生来接触到这个问题,往往有一个恐惧感,缺乏自信,没有反击。事实上,只要平衡概念的理解显然等价的,要深入研究,可以找到经过时间考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效平衡问题,关键的问题是,以确定是否设置的条件是等价的平衡,以及什么样的等效平衡。为了准确地确定上述问题,你需要牢牢把握的概念,严重歧视的本质。清除所有的条件,以实现等效均衡的条件下,使用限制转换等效平衡问题的方法可以解决的。

两道高考的化学题求解~~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高考

解析:

我理解你的意思

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时候,物质的量与化学剂量数是一一对应的,举个简单的例子H2+Cl2=2HCl,这个方程式表示1mol的氢气与1mol的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这有别于我们在初中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初中,我们是根据质量来进行计算的,计算的时候,写成的是2克氢气与71克氯气生成2*36.5克氯化氢气体,这个关系其实也包含有化学计量数,2*36.5中的2其实就是方程式中HCl前面的系数2

第一题:

这道题用化学解题的常用方法:极值法。氢气的体积在标况下为11.2L,那么求出氢气的物质的量n=V/Vm=11.2/22.4=0.5mol,氢气的质量:m=n·M=0.5*2=1g,根据列方程式计算,生成1g氢气需要32.5g锌,28g铁,9g铝和12g镁,想混合后质量是10g放出1g氢气前提就是一个质量比10g小,另一个质量比10g大,只有铝的质量比10g小,所以必须有的金属是铝。

第二题:

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金属与酸反应的方程式,但是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钠不仅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还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这是本题的关键。盐酸的物质的量为n=c*V=1*0.1=0.1mol,题中给出金属的物质的量和酸的物质的量,这时我们应该注意:镁铝与酸反应时时过量的,所以算放出氢气体积的时候应该以酸的物质的量为依据:

Mg ~ 2HCl ~ H2 2Al ~ 6HCl ~ 3H2

1 2 1 2 6 3

0.05mol 0.1 mol 0.05mol 0.1/3mol 0.1 mol 0.05mol

钠因为与水反应也能放出氢气(2Na +2H2O =2NaOH +H2),所以这时我们在计算钠放出氢气时只考虑钠的物质的量就可以了:

2Na ~ H2

0.3mol 0.15mol

所以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0.15:0.05:0.05=3:1:1

文章标签: # 物质 # 溶液 # 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