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招生信息 招生信息

高中文学素养,文学素养高考

tamoadmin 2024-05-27 人已围观

简介1.2022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2.什么是文学素养3.文学素养的作文怎么写?4.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包括文学创作、交流、传播等行为及语言、思想。阅读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宽广的知识面,对历史、世界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良好的行为举止,都是文学素养的一部分。了解历史,阅读文学,品味哲学,学会分析社会人生,都是必须的。文学修养包括以下这几点:第一是人品的修养。思想情

1.2022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

2.什么是文学素养

3.文学素养的作文怎么写?

4.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中文学素养,文学素养高考

文学素养包括文学创作、交流、传播等行为及语言、思想。阅读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宽广的知识面,对历史、世界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良好的行为举止,都是文学素养的一部分。了解历史,阅读文学,品味哲学,学会分析社会人生,都是必须的。

文学修养包括以下这几点:

第一是人品的修养。思想情感为文艺的渊源,性情品格又为思想情感的型范,思想情感真纯则文艺华实相称,性情品格深厚则思想情感亦自真纯。

第二是一般学识经验的修养。读书要持恒,日积月累,涓涓终可成江河;要有哲学的高瞻远瞩,科学的客观剖析事件。

第三是文学本身的修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学的器具是语言文字。我们第一须认识语言文字,其实须有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

2022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

1.通过文学语言来体现。文学语言的恰当运用是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表现,是长期语文的习得,学生积累的文学语言、表达方法可以在作文中充分展示出来,藉此增加作文语言的文学性、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下面是2010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的片断:天空与土地是一棵树的座右铭。向上,再向上,伸展挺拔;向下,再向下,奋力深扎。便是如此,一棵树傲立天地之间,占据了,丰盈了,生命舒展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是作文开头段。首句以诗一样的语言来点题,运用比喻修辞,同时将文章对象——树点明,含蓄而有意蕴;接着运用对句形式,语句短促,语气坚定,将树的生命力度表现出来,自然而富于感染力;最后“傲立天地之间”一语,拟人与夸张并用,树的伟岸姿态尽显,并延伸出一个排比句,“占据”表现出气势,“丰盈”表现出形态,“舒展”表现出结果,而“生命舒展”兼用词类活用,意味隽永。这篇满分作文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常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强作文语言的表现力。每个同学都非常熟悉考纲要求掌握的修辞手法,运用时,自然不会有太大问题,除了这些常用修辞手法外,文言文中所学的修辞手法也可借鉴使用。但要注意,运用修辞手法是基于作文表情达意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用修辞而用,要用得恰当自然,具有表现力。精准语言锤炼可以展现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功。斟酌语言、提炼词句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每个同学都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已有的知识,发挥汉语丰富表现力的效用,通过适当的技法,来形象、准确、精当地表达思想感情,阐发观点态度,描述所见所闻,进而达到表情达意。2.借助作家作品来体现。学习中接触了大量的作家作品,其中不乏与自己观点态度、情感认识、意趣情怀相同或相近的人、事、物、景、情、理,学生就应该有意识地从这些材料中获取营养,获得灵感,从而构建自己的作文。下面是2010年内蒙古高考优秀作文的片断:“深阅读”是孔子周游所乘马车,是苏轼手持节杖,是鲛人日夜泣流明珠。昔闻慧能,翻经卷于古寺;又闻孔子,韦编三绝,句句斟酌;曾见宋濂,挑灯夜读,时而悠悠一笑;可记润之,圈圈点点,而至天明。深阅读,是大动脉,把古人智慧随血液送至全身。深阅读,与人生同在。(《“深阅读”与人生同在》)这个片断,很能说明问题,即学生日常所学文学知识往往可以用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态度。任何一个材料都不会是单一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认识,怎样去理解。这位考生的作文,从“深阅读”入手,想到了曾经接触到的有关“阅读”的材料,从古至今,按照这些文学名人的阅读来构建,形象地说明了“深阅读”这一阅读方式的源远流长和影响之大。第一节以比喻和排比作为语言形式,而以儒祖孔子、文学巨匠苏轼、神话传说鲛人为材料,凸显各自特征而又富于内含;第二节以慧能读经、孔子斟酌、宋濂苦读、润之圈点为材料,进一步展示深阅读从古至今为人所重的现实。这些材料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了,不仅使文章的观点突出了,而且使文章的理趣增加了,考生的广博涉猎自然而然地呈现在了阅卷人的面前,使人感受到考生的文学功底。第三节以比喻构成,喻体“大动脉”极言深阅读关乎生命的重要性,第四节“与人生同在”自然而出,顺势而成。这篇优秀作文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要善于从熟悉的文学作品和作家生平中感受出其中的意味。作家作品的考查也是高考的组成部分,学生在积累这方面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意识地感受其中的某些内蕴,体会其中的含义,进而在自己作文立意之后,自然运用。特别提醒,不是对材料的直接照搬抄录,而是有侧重地对材料进行重组与升级,使材料适于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恰切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要重视作家作品的特征。运用这类材料,不能一概而论,要抓住作家作品的主要特征,恰切体现作文的观点态度与情感指向。对于多意蕴的材料,要善于取舍,精于概括,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特长,展示自己的语言魅力。3.借鉴叙事文学的常用手法来体现。作文最忌平淡,叙事文学的最大特点是曲折生动、形象鲜明。考生所读叙事文学作品很多,接触的写作方法丰富多彩,在确定文章立意之后,可以借用已有的叙事文学的优秀表现手法来完成作文,把自己的文学修养展示出来。下面是2010年河南省高考满分作文的片断:村头的槐花刚刚开败,一枚一枚地落下来。省里下了一个通知:省会开发新区,要占用村里的耕地。村长蹲在村头的老槐树下,闷闷地吸着旱烟,眉毛拧成了一个大疙瘩,痴痴地看着这片即将丰收的沃野。小王骑着摩托车从城郊铁箱厂归来,扬起一路的黄土。见村长静默地蹲着,小王停下来说:“村长,你也别舍不下。我在咱城郊的‘血汗工厂’可真是受够了,一天的辛苦,赚到的钱不够摩托车油钱,等我那二亩地换成了现大洋,我天天开跑车,一辈子也不再给别人打工。”村长抬头看了看小王又把头低了下来,小王知趣地加大油门,走了。(《春在村头油菜花》)这是一篇小小说的片断。借鉴了小说常用的写作技法。开头一句描写,抓住花落这一细节,渲染气氛,给读者一种心理的暗示;接着交待事由——占用耕地,紧扣市场化与城市化的现实背景;然后写了两个人对此事的不同态度:老村长的忧伤与小王的兴奋,表现了城市化进程中两代人的不同思想。语言朴实自然使我们想到赵树理与高晓声,简洁的环境描写又使我们想到鲁迅,而细节描写又使我们想到沈从文。这样成功地借鉴所读的叙事性文学作品,使这篇短文的文学性大大增强,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可谓成功的范例。这篇满分作文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要有主动借鉴的写作意识。任何成功的文学作品,都有其特别的表现手法,叙事性文学作品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表达作者思想时有着独特的方式,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有效地模仿和借鉴并完成自己的作文。比如:鲁迅小说中的白描手法、沈从文小说中的心理刻画、曹雪芹小说的细节描写、施耐庵小说的伏笔照应等,都可以充分体现自己的文学修养。要有体察所塑造人物的目的的意识。叙事文学的核心是塑造人物,而人物形象的塑造要深入到人物内心深处,体会其甘苦、忧乐。深入到林黛玉内心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谨慎与机敏,深入到翠翠的内心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期盼与矛盾,如此,学生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就能够设身处地、精微妙夺了。4.模仿散文的情致来体现。中国散文源远流长,学生学习了大量的散文,形成了良好的散文阅读习惯,也基本掌握了散文鉴赏的方法。如果反过来运用,作文中能够表现自己的散文鉴赏能力,自然运用到自己的散文写作之中,会得力地表现自己的文学修养。下面是2010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片断:蜗居一隅,剥落的朱红,凌乱的书架,飘摇的老屋……这一切,与理想中的绿色生活太不相称。今天,你是否还在为日益暴涨的房市殚精竭虑?是否还在替明天的落脚点大声疾呼?是否还在为身居蜗壳怨天尤人?你终日翘首期盼头顶那片绿,却发现自己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陷于名利中,一身污泥……你的书架蒙了尘,你的心灵生了灰。生活本绿色,菩提本无树,然,何苦惹尘埃?可我还是终于瞥见了你的满架藏书和藏书后面的那盆文竹,它透过几千年厚重的扉页,袅袅动人,青翠欲滴。你摸摸那文竹的叶片,眼里有我读不懂的深意。你建议:何妨用只透明的玻璃杯,来泡一杯春色?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茶源于尘土却止于流水。这杯中的茶,竹雨缤纷而下,如御风群舞,绿波荡漾,此时捧起,雾色弥漫,影影绰绰。这已不是墙上的画,书上的诗,而是胸中的万千气象,是锦绣河山浓缩于身体里的悠然体会。(《绿色生活》)秀雅、精致的语言,诗意盎然的意境,恰切自然的想象,情、景、意相融的表达,这都是本文的值得学习的方面。归结起来,就是借鉴了散文最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作者清醒而激情奔放的散文手法的纯熟运用。第一段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感受到史铁生描写那个废弃了的古园的笔法,二、三两节中如苏东坡的禅意,赤壁之下的星月,叩问的是自己的内心,四、五两节,我们可以感受到季羡林或朱自清的笔意。如果学生在作文中能够像这位考生一样,有意识地借鉴作家的某些成功方法,就可以使自己的作文充满文学意,弥散文学味,尽显自己的文学修养。本文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将鉴赏散文的方法倒过来用,增加作文的文学味。阅读中对散文的各个方面的鉴赏是学生较为成熟的学习方法,能够鉴赏别人作品的妙处,就应将这一妙处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使自己的文章富含文学性。比如作文的意境、作文的笔法、作文的语言组接等。借助成功散文的构思方法,增加作文的艺术性。散文写作中的虚实详略、情境描摹、感触书写、咏物抒情等,都可以使自己的作文表现出文学性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既为艺术就要讲求艺术性,学生习得的文学知识与培养的文学兴趣及涵蕴的文学修养,能够在作文中恰到好处地体现,不仅会增加文章的艺术性,提高作文档次,而且对培育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什么是文学素养

2022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相关内容

1、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语文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传统和精髓,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2、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表达的能力。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运用包括规范使用汉语陆颤迅、熟练运用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阅读理解等能力。

通过语文学早此习,学生能够掌握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和技巧,提高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3、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能力。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4、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是指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创造主要包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以及对美的创造能力等。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创造出自己的艺术作品。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同时培养这四个方面的能力,以实现全面的发展洞派。

通过不断地提高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方面的素养,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学素养的作文怎么写?

文学素养是指一个人或组织在文学创作、交流、传播等行为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

需要强调的是,文学素养作为一个名词,它不仅仅是指“文学素养”水平高雅或低劣。文学素养相对于“文化素养”更具有具体性,一般情况下是指在文学领域,如诗歌、小说、评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提高文学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简单点说,通过阅读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条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宽广的知识面,对历史、世界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良好的行为举止,都是文学素养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

推荐书籍:

《周礼》、《诗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君王论》、《史记》、《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曾国藩家书》、《毛泽东传》、《圣经》、《物种起源》、《全球通史》、《战争论》、《汤姆叔叔的小屋》;

《红与黑》、《悲惨世界》、《百年孤独》、《老人与海》、《国富论》、《胡雪岩全传》、《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呐喊》、《朝花夕拾》、《小王子》、《本草纲目》、《昆虫记》、《倾城之恋》、《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

1.通过文学语言来体现。文学语言的恰当运用是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表现,是长期语文的习得,学生积累的文学语言、表达方法可以在作文中充分展示出来,藉此增加作文语言的文学性、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下面是2010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的片断:天空与土地是一棵树的座右铭。向上,再向上,伸展挺拔;向下,再向下,奋力深扎。便是如此,一棵树傲立天地之间,占据了,丰盈了,生命舒展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是作文开头段。首句以诗一样的语言来点题,运用比喻修辞,同时将文章对象——树点明,含蓄而有意蕴;接着运用对句形式,语句短促,语气坚定,将树的生命力度表现出来,自然而富于感染力;最后“傲立天地之间”一语,拟人与夸张并用,树的伟岸姿态尽显,并延伸出一个排比句,“占据”表现出气势,“丰盈”表现出形态,“舒展”表现出结果,而“生命舒展”兼用词类活用,意味隽永。这篇满分作文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常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强作文语言的表现力。每个同学都非常熟悉考纲要求掌握的修辞手法,运用时,自然不会有太大问题,除了这些常用修辞手法外,文言文中所学的修辞手法也可借鉴使用。但要注意,运用修辞手法是基于作文表情达意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用修辞而用,要用得恰当自然,具有表现力。精准语言锤炼可以展现学生语言运用的基本功。斟酌语言、提炼词句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每个同学都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已有的知识,发挥汉语丰富表现力的效用,通过适当的技法,来形象、准确、精当地表达思想感情,阐发观点态度,描述所见所闻,进而达到表情达意。2.借助作家作品来体现。学习中接触了大量的作家作品,其中不乏与自己观点态度、情感认识、意趣情怀相同或相近的人、事、物、景、情、理,学生就应该有意识地从这些材料中获取营养,获得灵感,从而构建自己的作文。下面是2010年内蒙古高考优秀作文的片断:“深阅读”是孔子周游所乘马车,是苏轼手持节杖,是鲛人日夜泣流明珠。昔闻慧能,翻经卷于古寺;又闻孔子,韦编三绝,句句斟酌;曾见宋濂,挑灯夜读,时而悠悠一笑;可记润之,圈圈点点,而至天明。深阅读,是大动脉,把古人智慧随血液送至全身。深阅读,与人生同在。(《“深阅读”与人生同在》)这个片断,很能说明问题,即学生日常所学文学知识往往可以用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态度。任何一个材料都不会是单一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认识,怎样去理解。这位考生的作文,从“深阅读”入手,想到了曾经接触到的有关“阅读”的材料,从古至今,按照这些文学名人的阅读来构建,形象地说明了“深阅读”这一阅读方式的源远流长和影响之大。第一节以比喻和排比作为语言形式,而以儒祖孔子、文学巨匠苏轼、神话传说鲛人为材料,凸显各自特征而又富于内含;第二节以慧能读经、孔子斟酌、宋濂苦读、润之圈点为材料,进一步展示深阅读从古至今为人所重的现实。这些材料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了,不仅使文章的观点突出了,而且使文章的理趣增加了,考生的广博涉猎自然而然地呈现在了阅卷人的面前,使人感受到考生的文学功底。第三节以比喻构成,喻体“大动脉”极言深阅读关乎生命的重要性,第四节“与人生同在”自然而出,顺势而成。这篇优秀作文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要善于从熟悉的文学作品和作家生平中感受出其中的意味。作家作品的考查也是高考的组成部分,学生在积累这方面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意识地感受其中的某些内蕴,体会其中的含义,进而在自己作文立意之后,自然运用。特别提醒,不是对材料的直接照搬抄录,而是有侧重地对材料进行重组与升级,使材料适于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恰切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要重视作家作品的特征。运用这类材料,不能一概而论,要抓住作家作品的主要特征,恰切体现作文的观点态度与情感指向。对于多意蕴的材料,要善于取舍,精于概括,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特长,展示自己的语言魅力。3.借鉴叙事文学的常用手法来体现。作文最忌平淡,叙事文学的最大特点是曲折生动、形象鲜明。考生所读叙事文学作品很多,接触的写作方法丰富多彩,在确定文章立意之后,可以借用已有的叙事文学的优秀表现手法来完成作文,把自己的文学修养展示出来。下面是2010年河南省高考满分作文的片断:村头的槐花刚刚开败,一枚一枚地落下来。省里下了一个通知:省会开发新区,要占用村里的耕地。村长蹲在村头的老槐树下,闷闷地吸着旱烟,眉毛拧成了一个大疙瘩,痴痴地看着这片即将丰收的沃野。小王骑着摩托车从城郊铁箱厂归来,扬起一路的黄土。见村长静默地蹲着,小王停下来说:“村长,你也别舍不下。我在咱城郊的‘血汗工厂’可真是受够了,一天的辛苦,赚到的钱不够摩托车油钱,等我那二亩地换成了现大洋,我天天开跑车,一辈子也不再给别人打工。”村长抬头看了看小王又把头低了下来,小王知趣地加大油门,走了。(《春在村头油菜花》)这是一篇小小说的片断。借鉴了小说常用的写作技法。开头一句描写,抓住花落这一细节,渲染气氛,给读者一种心理的暗示;接着交待事由——占用耕地,紧扣市场化与城市化的现实背景;然后写了两个人对此事的不同态度:老村长的忧伤与小王的兴奋,表现了城市化进程中两代人的不同思想。语言朴实自然使我们想到赵树理与高晓声,简洁的环境描写又使我们想到鲁迅,而细节描写又使我们想到沈从文。这样成功地借鉴所读的叙事性文学作品,使这篇短文的文学性大大增强,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可谓成功的范例。这篇满分作文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要有主动借鉴的写作意识。任何成功的文学作品,都有其特别的表现手法,叙事性文学作品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表达作者思想时有着独特的方式,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有效地模仿和借鉴并完成自己的作文。比如:鲁迅小说中的白描手法、沈从文小说中的心理刻画、曹雪芹小说的细节描写、施耐庵小说的伏笔照应等,都可以充分体现自己的文学修养。要有体察所塑造人物的目的的意识。叙事文学的核心是塑造人物,而人物形象的塑造要深入到人物内心深处,体会其甘苦、忧乐。深入到林黛玉内心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谨慎与机敏,深入到翠翠的内心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期盼与矛盾,如此,学生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就能够设身处地、精微妙夺了。4.模仿散文的情致来体现。中国散文源远流长,学生学习了大量的散文,形成了良好的散文阅读习惯,也基本掌握了散文鉴赏的方法。如果反过来运用,作文中能够表现自己的散文鉴赏能力,自然运用到自己的散文写作之中,会得力地表现自己的文学修养。下面是2010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片断:蜗居一隅,剥落的朱红,凌乱的书架,飘摇的老屋……这一切,与理想中的绿色生活太不相称。今天,你是否还在为日益暴涨的房市殚精竭虑?是否还在替明天的落脚点大声疾呼?是否还在为身居蜗壳怨天尤人?你终日翘首期盼头顶那片绿,却发现自己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陷于名利中,一身污泥……你的书架蒙了尘,你的心灵生了灰。生活本绿色,菩提本无树,然,何苦惹尘埃?可我还是终于瞥见了你的满架藏书和藏书后面的那盆文竹,它透过几千年厚重的扉页,袅袅动人,青翠欲滴。你摸摸那文竹的叶片,眼里有我读不懂的深意。你建议:何妨用只透明的玻璃杯,来泡一杯春色?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茶源于尘土却止于流水。这杯中的茶,竹雨缤纷而下,如御风群舞,绿波荡漾,此时捧起,雾色弥漫,影影绰绰。这已不是墙上的画,书上的诗,而是胸中的万千气象,是锦绣河山浓缩于身体里的悠然体会。(《绿色生活》)秀雅、精致的语言,诗意盎然的意境,恰切自然的想象,情、景、意相融的表达,这都是本文的值得学习的方面。归结起来,就是借鉴了散文最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作者清醒而激情奔放的散文手法的纯熟运用。第一段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感受到史铁生描写那个废弃了的古园的笔法,二、三两节中如苏东坡的禅意,赤壁之下的星月,叩问的是自己的内心,四、五两节,我们可以感受到季羡林或朱自清的笔意。如果学生在作文中能够像这位考生一样,有意识地借鉴作家的某些成功方法,就可以使自己的作文充满文学意,弥散文学味,尽显自己的文学修养。本文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将鉴赏散文的方法倒过来用,增加作文的文学味。阅读中对散文的各个方面的鉴赏是学生较为成熟的学习方法,能够鉴赏别人作品的妙处,就应将这一妙处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使自己的文章富含文学性。比如作文的意境、作文的笔法、作文的语言组接等。借助成功散文的构思方法,增加作文的艺术性。散文写作中的虚实详略、情境描摹、感触书写、咏物抒情等,都可以使自己的作文表现出文学性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既为艺术就要讲求艺术性,学生习得的文学知识与培养的文学兴趣及涵蕴的文学修养,能够在作文中恰到好处地体现,不仅会增加文章的艺术性,提高作文档次,而且对培育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高中的语文教学,由于学生的基础语文水平已经具备,教学就该往深广度上发展,围绕知识点的教学,在这方面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这种教学也很难满足高考要求,真正成绩高的学生更多的是在这种教学基础上自我悟出来的文学素养。因而,有些教师也认为,语文成绩的飞跃是悟性的飞跃。因此,如何让学生的语文悟性更高、文学素养更高是广大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

所谓的语文悟性,实际上就是在对语文的接触过程中,在知识点掌握的基础上,对文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的一种非纯理性的自我认知。语文悟性往往是无意识中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的运用。它与语文兴趣相互影响、相互提高,得到一个质的飞跃,最终会形成一定水平的文学素养。而高中生文学兴趣受初中影响较大,特别是受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影响较大。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在提高兴趣基础上引导语文悟性、提高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兴趣的提高是较容易的,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强了,对知识的把握扎实了。因而课堂知识面的宽泛度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就决定了语文兴趣以及对语文学科的正确认识。譬如,对“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的不同表意效果理解,对“只达到”和“仍达到”的潜含义的理解,这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华语言文字的奥妙,从而关注语文内容。另外,文学作品中千变万化的文学手法与文学形象也容易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这样,语文学科在原有的知识点上就会让学生体会到有规律可循的丰富多样性,兴趣自然就来了。

在兴趣的基础上,在认真思考的前提下,语文悟性可以在讲解中得到引导。语文悟性是有规律可循的“小聪明”式的内容理解,因此这种引导要求目的明确。这种引导在阅读中表现明显。朗读水平高的同学在朗读的基础上就可以感受作者的感情基调和感情变化,而教师的示范朗读在引导学生进入语境上有很大作用。对内容的理解上,要引导学生抓第一感觉和印象最深的内容,这往往是作者表现的核心。然后再围绕中心找表现手法和角度。这种感觉偶有失误也不要大惊小怪,因为在找表现手法和角度时如有大的难度自然就会有所否定的。另外,教学上,要尽可能以文学手法来引导理解。譬如,在讲解杜甫的《咏怀古迹之三》关于王昭君的感慨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心境,在参照背景的基础上,以教师的四句诗来烘托一下:“大漠无边黄昏暮,孤影斜伴青冢沉。残阳乡曲琵琶涩,何处相思解故人。”学生的兴趣就来了,理解也就跟上了。不管怎样,语文悟性是需要培养和引导的,这是要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在培养朗读和自信心的基础上,以拓展提示为手段进行,最终还是要上升到文学素养的高度。

文学素养是不能局限于课本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以现实为材料,以文学理念来分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认识角度和层次,最终提高文学素养。比如在讲解情景交融时的意境作用是,《天精沙》的前四句的景物极具代表性,学生可以一下就感受到其孤苦无助的凄婉心境。而如果从同境不同意的角度来把握一下就会有新的认识,“清风骄阳炊烟斜。缠藤绕树引啼鸦。小桥潺潺鸣马脆,古道悠悠望天涯。”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意与境的内在关系。从理性上明确了意境的作用和特点。同时,文学视野的拓展也是提高文学素养的关键。高中生受学生压力的影响,不可能过多涉猎文学作品和理论。因此,结合身边的影视文学进行讲解,可以把文学拓展到生活的把握上,其具体性不言而喻。对人物的分析、性格的把握、主体的探讨,都会在无形中提高文学审视力。另外,合理的分析不仅提高文学判析,而且还能引导生活认识,比如《还珠格格》中小燕子的人物分析,其诸多不合理的情节与人物个性的不和谐,充分展示了“琼瑶文学”的非现实性,这是学生过于幻想浪漫的思想认识能接受和憧憬的,也是家长和教师该合理引导的,也是文学理念该有所体会的。

总之,文学素养是养成的,它的提高是要求教师不断的引导和灌输的,这对教师本身的文学底蕴要求较高。

高中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还是要服务社会和未来。因此,在语文兴趣基础上的语文悟性的引导和文学素养的提高是创新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

文章标签: # 文学 # 作文 #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