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录取信息 录取信息

2017海南高考化学答案,2017海南高考化学答案及解析

tamoadmin 2024-05-26 人已围观

简介1.原电池的相关知识2.海南高考总分3.2017高考化学26-28题考哪些内容4.2017高考化学热点题型有哪些?5.高中化学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2007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1.下列物质中,不含有硅酸盐的是( B )(A)水玻璃 (B)硅芯片 (C)黏土 (D)普通水泥2.下列原子序数所对应的元素组中,两者可形成离子键的是(

1.原电池的相关知识

2.海南高考总分

3.2017高考化学26-28题考哪些内容

4.2017高考化学热点题型有哪些?

5.高中化学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

2017海南高考化学答案,2017海南高考化学答案及解析

2007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

1.下列物质中,不含有硅酸盐的是( B )

(A)水玻璃 (B)硅芯片 (C)黏土 (D)普通水泥

2.下列原子序数所对应的元素组中,两者可形成离子键的是( B )

(A)1和17 (B)12和9 (C)14和6 (D)15和8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95 ℃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B)pH = 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 = 4

(C)0.2 mol·L-1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 = 1

(D)pH = 3的醋酸溶液,与pH = 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 = 7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 L

(D)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

5.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 C

(A)CH3CH2CH2CH3 (B)CH3CH(CH3)2 (C)CH3C(CH3)3 (D)(CH3)2CHCH2CH3

6.已知:(1)Zn(s)+1/2O2(g) = ZnO(s);DH =-348.3 kJ/mol (2)2Ag(s)+1/2O2(g) = Ag2O(s);DH =-31.0 kJ/mol 则Zn(s)+Ag2O(s) = ZnO(s)+2Ag(s)的DH等于(A )

(A)-317.3 kJ/mol (B)-379.3 kJ/mol (C)-332.8 kJ/mol (D)317.3 kJ/mol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绿色烟雾

(B)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颗粒

(C)点燃的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火焰,生成淡**固体

8.下列溶液能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是( A )

(A)氯化铵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钾溶液 (D)饱和石灰水

9.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D )

(A)②④⑤③①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②④③⑤①

10.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D )

(A)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3- +OH- = CO32 -+H2O

(B)醋酸钠溶液和盐酸混合:CH3COONa+H+ = CH3COOH+Na+

(C)少量金属钠放入冷水中:Na+2H2O = Na++2OH-+H2↑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Cu2++SO42 -+Ba2++2OH- = Cu(OH)2↓+BaSO4↓

11.在pH = 1时,可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Ca2+、CH3COOH、Br-、Na+ (B)NO3- 、Fe3+、Mg2+、SO42 -

(C)HClO、Ba2+、Na+ 、Cl- (D)K+、Cl-、Al3+、SO32 -

〔答案〕A。(本人注:选项C中,HClO会不会大量存在?)

12.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 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 mol H2SO4、y mol 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mol·L-1为( D )

(A)(y-2x)/a (B)(y-x)/a (C)(2y-2x)/a (D)(2y-4x)/a

13. (10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① ②

3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4 ⑨ ⑩

(1)⑤和⑧的元素符号是______和_______;

(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3)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__,分别写出该元素的氢氧化物与⑥、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⑦、⑩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i;Ar。 (2)K;F。 (3)Al;2Al(OH)3+3H2SO4 = Al2(SO4)3+6H2O;Al(OH)3+KOH = KAlO2+2H2O。 (4)在NaBr溶液中滴加Cl2水,若溶液加深(有红棕色形成),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强。

14. (9分)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 = 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答案〕(1)铜(或Cu);AgNO3溶液。 (2)正, Ag++e- = Ag; Cu-2e- = Cu2+。 (3)负(Cu);正(Ag)。

15. (10分)通过粮食发酵可获得某含氧有机化合物X,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2%,氢的质量分数为13.0%。

(1)X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

(2)X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达);

(3)X与空气中的氧气在铜或银催化下反应生成Y,Y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X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可生成Z。在加热和浓硫酸作用下,X与Z反应可生成一种有香味的物质W,若184 g X和120 g Z反应能生成106 g W,计算该反应的产率。(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C2H6O。 (2)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3)CH3CHO。

(4)生成的有香味的W就为酯,即:Z为CH3COOH,W为CH3COOC2H5,所以有下列反应。用十字交叉法可确定CH3CH2OH过量。设该反应的产率为a,所以有:CH3CH2OH+CH3COOH CH3COOC2H5+H2O = 解得a = 60.2% 答:略。

16. (6分)PCl5的热分解反应为:PCl5(g) PCl3(g)+Cl2(g)

(1) 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 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为10.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0 mol PCl5,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PCl3的浓度为0.150 mol/L。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答案〕(1)K = 。 (2)K = 0.45。

17. (9分)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金属质量/g 金属状态 c(H2SO4)/mol·L-1 V(H2SO4)/mL 溶液温度/℃ 金属消失的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0.10 丝 0.5 50 20 34 500

2 0.10 粉末 0.5 50 20 35 50

3 0.10 丝 0.7 50 20 36 250

4 0.10 丝 0.8 50 20 35 200

5 0.10 粉末 0.8 50 20 36 25

6 0.10 丝 1.0 50 20 35 125

7 0.10 丝 1.0 50 35 50 50

8 0.10 丝 1.1 50 20 34 100

9 0.10 丝 1.1 50 20? 44 40

(本人注:实验9中,温度20,可能要改为35,温度44应该改为54)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________________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验序号是___________。

(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 ℃)相近,推测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 表面积越大; 1和2(或4和5)。 (2)1、3、4、6、8;或2和5。 (3)反应温度; 6和7,8和9。 (4)可能是硫酸过量,金属全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所以使等体积溶液的温度升高值相近。

18.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在同一平面的是( D )

(A)环已烯 (B)丙炔 (C)乙烷 (D)苯

19.分子式为C5H10的烯烃共有(要考虑顺反异构体)( B )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20.从甜橙的芳香油中可分离得到如下结构的化合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 (11分)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E、G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④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①、⑤的反应类型:①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H2=CH2, ,HOOC(CH2)4COOH。

(2)ClCH2CH2Cl+NaOH CH2=CHCl+NaCl+H2O;

ClCH2CH2Cl+2NaOH(aq) HOCH2CH2OH+2NaCl。 (3)①加成反应;⑤缩聚反应。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分子晶体中的每个分子内一定含有共价键 (B)原子晶体中的相邻原子间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C)离子晶体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D)金属晶体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

2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和BF3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 D )

(A)直线形;三角锥形 (B)V形;三角锥形 (C)直线形;平面三角形 (D)V形;平面三角形

24. NaCl的晶胞如图,每个NaCl晶胞中含有的Na+离子和Cl-离子的数目分别是( C )

25. (11分)A、B、C、D、E代表5种元素。请填空: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C的元素符号为______;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亚层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 (2)Cl;K。 (3)Fe;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 (4)Cu;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26.下列有关合成洗涤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中,烷基含碳原子的个数以12~18为宜

(B)在洗涤剂烷基苯磺酸钠中,烷基应以带有支链的为宜

(C)在合成洗涤剂中添加酶制剂可提高洗涤效果

(D)在合成洗涤剂中应以无磷助剂代替含磷助剂

27.下列有关生铁炼钢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添加必要的元素,改善钢材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B)适当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除去大部分硫、磷等杂质

(C)加入硅、锰、铝等合金元素调整成分并脱去钢水中的氧

(D)除去生铁中的非金属元素

28.目前下列工艺过程没有直接使用离子交换技术的是( D )

(A)硬水的软化 (B)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NaOH

(C)电渗析淡化海水 (D)海水中提取金属Mg

29.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制碱工业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工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氨碱法”产生大量CaCl2废弃物,请写出该工艺中产生CaCl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联合制碱法”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2是制碱工业的重要原料,“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中CO2的来源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色化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提高反应的原子利用率。根据“联合制碱法”总反应,列出计算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

原子利用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

(2)NH3+CO2+H2O+NaCl(饱和) = 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CO2↑+H2O;

(3)“氨碱法”的CO2来源于石灰石煅烧,“联合制碱法”的CO2来源于合成氨工业的废气。

(4)由于总反应可看作是:2NH3+2NaCl+CO2+H2O = Na2CO3+2NH4Cl,所以:

原子利用率(%) = ×100% = ×100%;

原电池的相关知识

2023年海南高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和考生自主选择的等级性考试3个科目,统一高考各科分数为150,等级性考试各科分数为100。

2023年海南高考模式:

海南高考总分为90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原始分数分别为150分,以转换后的标准分呈现考生成绩;另外3门选考科目每门卷面满分100分,以转换后的标准分呈现考生成绩。

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设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共三个科类,考生在报名时需选其中一个科类报考。

同时,每位考生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其中3个科目报考。

以上数据出自中国教育在线。

2023年海南高考各批次设置院校专业组的志愿数量:

1、本科提前部分

普通类设6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本科提前部分的艺术类(统招)、体育类、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各设1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本科提前部分的艺术校考设3个院校专业组志愿、特殊类型设1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每个院校专业组内设6个专业志愿和服从专业调剂志愿。

2、本科普通部分

普通类设3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少数民族班和预科班设6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内设6个专业志愿和服从专业调剂志愿。

3、高职(专科)部分

须面试的高职(专科)提前批设3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提前普通类设6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艺术类、体育类各设1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内设6个专业志愿和服从专业调剂志愿。

高职(专科)批各设1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内设6个专业志愿和服从专业调剂志愿。

海南高考总分

一、原电池的知识梳理  1、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韵语记忆:一强一弱两块板,两极必用导线连,同时插入电解液,活动导体溶里边。

3、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有电子的得失,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可能被设计成原电池(复分解反应永远不可能被设计成原电池)。

4、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氧化反应和氧化剂的还原反应同时发生,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被设计成原电池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被分别设计在负极和正极发生,两极反应式叠加后应该与氧化还原反应式吻合,要求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负极失去的电子数与正极得到的电子数相等。

5、无论什么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的电解质)构成原电池,只要是原电池永远遵守电极的规定:电子流出的电极是负极,电子流入的电极是正极。

6、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出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电子流入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所以在原电池中:负极永远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永远发生还原反应。

7、原电池作为一种化学电源,当它用导线连接上用电器形成闭合回路时就会有电流通过。

(1)在外电路:

①电流的流向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向电源的负极。

②电子的流向是从电源的负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向电源的正极。

(2)在内电路:

①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因为:正极是电子流入的电极,正极聚集了大量的电子,而电子带负电,吸引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②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因为:负极溶解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阳离子大量聚集在负极,吸引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硝酸做电解质溶液时,在H+帮助下,NO3-向正极移动得电子放出NO2或NO)

8、原电池的基本类型:

(1)只有一个电极参与反应的类型:负极溶解,质量减小;正极本身不参与反应,但是在正极可能有气体产生或正极质量增大。

(2)两个电极都参与反应的类型:例如:充电电池类的:蓄电池、锂电池、银锌电池等。

(3)两个电极都不参与反应的类型:两极材料都是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的物质发生反应,如: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通常是强碱溶液。

9、电解质溶液的作用:运载电荷或参与电极反应(产生沉淀、放出气体、改变微粒的存在形式)。

10、如果负极产生的阳离子和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不能共存,二者将发生反应使得各自的离子浓度减少,并可能伴有沉淀或气体的产生。

11、在特定的电解质溶液的条件下:能单独反应的金属做负极,不能单独反应的金属做正极。

例1:两极材料分别是铜片和铝片,电解质溶液是浓硝酸,虽然金属活动性铝比铜活泼,但是由于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不再继续反应,而铜与浓硝酸发生氧化反应,在电池中,铜作原电池的负极,铝作原电池的正极。

例2:两极材料分别是镁片和铝片,电解质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虽然金属活动性镁比铝活泼,但是由于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氢气,而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在电池中,铝作原电池的负极,镁作原电池的正极。

12、在非氧化性酸的酸性条件下或中性条件下,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做负极。

二、应该对比掌握11种原电池

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格式:电极名称(电极材料):氧化还原反应的半反应(氧化还原类型)

1、铜锌非氧化性强酸溶液的原电池(伏打电池)(电极材料:铜片和锌片,电解质溶液:稀硫酸)

(1)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2H+ = Zn2+ + H2↑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

正极(Cu):2H+ +2e-=H2↑(还原反应);负极(Zn):Zn -2e-=Zn2+ (氧化反应)。

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析出2.24升氢气,负极质量就减小6.5克。

(3)微粒移动方向:

①在外电路:电流由铜片经用电器流向锌片,电子由锌片经用电器流向铜片。

②在内电路:SO (运载电荷)向锌片移动,H+ (参与电极反应)向铜片移动的电子放出氢气。

2、铜锌强碱溶液的原电池(电极材料:铜片和锌片,电解质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1)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 +2OH- =ZnO + H2 ↑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

①正极(Cu):2H+ +2e-=H2↑(还原反应);修正为:2H2O+2e- =H2 ↑+2OH-

②负极(Zn):Zn -2e-=Zn2+ (氧化反应);修正为:Zn +4OH--2e-=ZnO +2H2O

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析出2.24升氢气,负极质量就减小6.5克。

(3)微粒移动方向:

①在外电路:电流由铜片经用电器流向锌片,电子由锌片经用电器流向铜片。

②在内电路:OH-(参与溶液反应)向锌片移动遇到Zn2+发生反应产生ZnO ,Na+(运载电荷)向正极移动。

3、铝铜非氧化性强酸溶液的原电池(电极材料:铜和铝;电解质溶液:稀硫酸。)

(1)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6H+ = 2Al3+ + 3H2↑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

正极(Cu):6H+ +6e- =3H2↑(还原反应);负极(Al):2Al -6e-=2Al3+ (氧化反应)。

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析出6.72升氢气,负极质量就减小5.4克。

(3)微粒移动方向:

①在外电路:电流由铜片经用电器流向铝片,电子由铝片经用电器流向铜片。

②在内电路:SO (运载电荷)向铝片移动,H+ (参与电极反应)向铜片移动得电子放出氢气。

4、铜铝强碱溶液的原电池(电极材料:铜片和铝片,电解质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1)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 +2OH- +2H2O=2AlO + 3H2 ↑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

①正极(Cu):6H+ +6e-=3H2↑(还原反应);修正为:6H2O+6e- =3H2 ↑+6OH-

②负极(Al):2Al -6e- =2Al3+ (氧化反应);修正为:2Al +8OH--6e-=2AlO +4H2O

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析出6.72升氢气,负极质量就减小5.4克。

(3)微粒移动方向:

①在外电路:电流由铜片经用电器流向铝片,电子由铝片经用电器流向铜片。

②在内电路:OH-(参与溶液反应)向铝片移动遇到Al3+发生反应产生AlO ,Na+(运载电荷)向正极移动。

5、铝铜电池浓硝酸原电池(电极材料:铜片和铝片,电解质溶液:浓硝酸)

(1)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4H+ +2NO3- =Cu2+ +2NO2↑+2H2O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

①正极(Al):4H+ +2NO3- +2e- =2NO2↑+2H2O(还原反应);

②负极(Cu):Cu-2e- =Cu2+ (氧化反应);

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析出4.48升NO2,负极质量就减小6.4克。

(3)微粒移动方向:

①在外电路:电流由铝片经用电器流向铜片,电子由铜片经用电器流向铝片。

②在内电路:H+ (参与电极反应)向铝片移动与NO3-汇合,NO3-(参与电极反应)得电子产生NO2 。

6、镁铝非氧化性强酸溶液的原电池(电极材料:镁和铝;电解质溶液:稀硫酸。)

(1)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g+2H+ = Mg2+ + H2↑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

正极(Al):2H+ +2e-=H2↑(还原反应);负极(Mg):Mg -2e-=Mg2+ (氧化反应)。

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析出2.24升氢气,负极质量就减小2.4克。

(3)微粒移动方向:

①在外电路:电流由铝片经用电器流向镁片,电子由镁片经用电器流向铝片。

②在内电路:SO (运载电荷)向铝片移动,H+ (参与电极反应)向镁片移动得电子放出氢气。

7、镁铝强碱溶液的原电池(电极材料:镁片和铝片,电解质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1)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 +2OH- +2H2O=2AlO + 3H2 ↑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

①正极(Mg):6H+ +6e-=3H2↑(还原反应);修正为:6H2O+6e- =3H2 ↑+6OH-

②负极(Al):2Al -6e-=2Al3+ (氧化反应);修正为:2Al +8OH--6e- =2AlO +4H2O

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析出6.72升氢气,负极质量就减小5.4克。

(3)微粒移动方向:

①在外电路:电流由镁片经用电器流向铝片,电子由铝片经用电器流向镁片。

②在内电路:OH-(参与溶液反应)向铝片移动遇到Al3+发生反应产生AlO ,Na+(运载电荷)向正极移动。

8、氢气和氧气细菌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磷酸)

(1)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 +O2=2H2O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

①正极(惰性材料):O2 +4e-=2O2-(还原反应);修正为:O2 +4H+ +4e-=2H2O

②负极(惰性材料):2H2 -4e-=4H+ (氧化反应);

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消耗3.2升氧气,负极同时消耗0.4克氢气,电解质溶液增加3.6克水。

9、氢气和氧气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氢氧化钾溶液)

(1)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 +O2=2H2O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

①正极(惰性材料):O2 +4e-=2O2-(还原反应);修正为:O2 +2H2O +4e-=4OH-

②负极(惰性材料):2H2 -4e-=4H+ (氧化反应);修正为:2H2 +4OH--4e-=4H2O

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消耗3.2升氧气,负极同时消耗0.4克氢气,电解质溶液增加3.6克水

10、甲烷和氧气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氢氧化钾溶液)

(1)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 。

在强碱性条件下修正为:CH4+2O2 +2NaOH=Na2CO3+3H2O;CH4+2O2 +2OH- =CO +3H2O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

①正极(惰性材料):2O2 +8e-=4O2-(还原反应);在强碱性条件下修正为:2O2 +4H2O +8e-=8OH-

②负极(惰性材料):CH4 -8e- →CO2 (氧化反应);修正为:CH4 –8e- +10 OH- =CO32- +7 H2O

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消耗4.48升氧气,负极同时消耗2.24升甲烷。

11、丙烷和氧气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氢氧化钾溶液)

(1)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3H8+5O2=3CO2+4H2O 。

在强碱性条件下修正离子方程式为:C3H8+5O2 +6OH-=3CO +7H2O

(2)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

①正极(惰性材料):5O2 +20e-=10O2-(还原反应);在强碱性条件下修正为:5O2 +10H2O +20e-=20OH-

②负极(惰性材料):C3H8 –20e- →3CO2 (氧化反应);修正为:C3H8 –20e- +26 OH- =3 CO + 17 H2O

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消耗11.2升氧气,负极同时消耗2.24升丙烷。

强调八点:

①书写电极反应式要注意酸碱性环境对产物存在形式的影响。

②在酸性环境中,氢元素的存在形式有:H+ 、H2O 、H2三种形式,不会出现OH-形式。

③在碱性环境中,氢元素的存在形式为:OH- 、H2O 、H2三种形式,不会出现H+形式。

④在酸性环境中,氧元素的存在形式有:H2O 一种形式,不会出现OH- 、O2-两种形式。

⑤在碱性环境中,氧元素的存在形式为:OH- 、H2O 两种形式,不会出现O2-形式。

⑥检验电极反应式的三个标准:正负极得失电子数相等,原子个数守恒,微粒存在形式符合酸碱环境。

⑦在正负极得失电子数相同的情况下,两个电极反应式叠加,会得到总反应式。

⑧用总反应式减去任何一个电极反应式会得到另一个电极反应式。

三、2007年高考原电池部分试题及其详细解答

1、(2007年高考广东理基)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

2Fe+2H2O+O2 = 2Fe2++4OH-。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 = Fe2+

(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2e- = 4OH-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D)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

2、(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电池负极反应为 ( )

(A)H2+2OH- =2H2O+2e- (B) O2+4H++4e- =2H2O

(C)H2=2H++2e- (D) O2+2H2O+4e- =4OH-

3、(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 )

(A)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 (B)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C)将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 (D)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

4、(2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正极附近的SO42 -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

5、(2007年高考理综天津卷,6分)天津是我国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基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含锂的二氧化钴(LiCoO2),充电时LiCoO2中Li被氧化,Li+迁移并以原子形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C6)中,以LiC6表示。电池反应为LiCoO2+C6 CoO2+LiC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为LiC6-e- = Li++C6

(B)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CoO2+Li++e- = LiCoO2

(C)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D)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

6、(2007年高考海南化学卷) (9分)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 = 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

盐桥

X

Y

A

电解质溶液

电流计

A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___;

(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_电极流向________电极。

7、(2007年高考理综宁夏卷)(14分)(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 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 g,试计算:

①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②通过导线的电量。(已知NA = 6.02×1023 /mol,电子电荷为1.60×10-19 C)

1、[答案]A。

解析: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分为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析氢腐蚀主要发生在酸性环境中,而大多数环境是中性环境,金属的大多数腐蚀是吸氧腐蚀。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是吸氧腐蚀,负极材料是铁,正极材料是碳,其原电池反应为:2Fe+2H2O+O2 = 2Fe2++4OH- ,继续发生的反应为4Fe(OH)2 +O2 +2H2O=4Fe(OH)3 ,2Fe(OH)3=Fe2O3 ·3H2O(铁锈成分)。 (A)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 = Fe2+,(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4e- = 4OH-;(C)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D)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不易腐蚀,因为水下氧气少。

2、[答案]C。

解析:这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燃料是氢气,电解质溶液是磷酸,氢气失电子氧化后以H+形式存在,氧气的电子还原后,以H2O形式存在;电池负极反应为:2H2-4e-=4H+ ;电池正极反应为:O2+4H++4e- =2 H2O 。

3、[答案]BD。

解析:青铜器分为两种:锡青铜和铅青铜,锡和铅的金属活泼性都比铜强;形成原电池腐蚀时,铜被保护起来,被腐蚀的是锡或铅。为了防止产生铜绿,应该避免青铜器与那些金属活泼性不如铜的金属接触,以防止在形成原电池时因为铜比较活泼而成为电池的负极被腐蚀,将青铜器放在银质托盘上或在潮湿的空气中会产生铜绿。青铜器保存在潮湿的空气中,铜会发生化学腐蚀:2Cu+O2+CO2+H2O=Cu2(OH)2CO3 ,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或在青铜器的表面覆盖一层防渗的高分子膜。

4、[答案]D。

解析:在该原电池中,锌比铜活泼,锌与稀硫酸反应:Zn+2H+ =Zn2+ +H2 ↑,锌失去电子变成锌离子,电子由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铜片聚集大量的电子,吸引溶液中的阳离子(Zn2+ 、H+)向铜片移动,H+的氧化性比Zn2+强,H+优先得电子变成H原子,H原子再变成H2 。电子流出的一极规定为电池的负极,所以锌片为负极;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所以铜片为正极。锌失去电子变成锌离子,在负极源源不断的产生阳离子(Zn2+),阳离子吸引阴离子向电源的负极移动,负极附近的SO42 -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5、[答案]B。

解析:分析原电池反应:CoO2+LiC6 LiCoO2+C6 ;电池负极反应:C -e- = C6 ,推导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CoO2+Li++e- = LiCoO2 ;分析电解池反应:LiCoO2+C6 CoO2+LiC6 ,充电时LiCoO2中Li被氧化,Li+迁移并以原子形式嵌入电池负极材料碳(C6)中,以LiC6表示,说明整个反应中钴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LiCoO2 –e- = CoO2+Li+ ,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C6 + e- = C ;醇类不是电解质,不可以做锂电池的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高,否则不可能作为新型电池推广。

6、[答案](1)铜(或Cu);AgNO3溶液。

(2)正, Ag++e- = Ag; Cu-2e- = Cu2+。

(3)负(Cu);正(Ag)。

解析:将氧化还原反应拆成两个半反应:一个是在负极发生的氧化反应,一个是在正极发生的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 = Cu2+(aq)+2Ag中,氧化反应为:Cu(s) -2e- = Cu2+(aq) ;还原反应为:

2Ag+(aq)+2e- = 2Ag ;铜片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失去电子即流出电子的一极为负极,所以铜片为负极,发生的反应为:Cu(s) -2e- = Cu2+(aq) ;电极X的材料是铜,电解质溶液是可溶性的银盐,可熔性的银盐只有硝酸银溶液;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银电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的反应为:Ag++e- = Ag,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X(铜片、负极)电极流向Ag(正极)电极。

7、[答案](1)Zn-2e- = Zn2+; 2H++2e- = H2↑。

(2)①锌片与银片减轻,是因与酸反应:

Zn+2H+ = Zn2++H2↑ ~ 转移2e-

= =

得V(H2) = 4.5 L; Q = 3.8×104 C。

2017高考化学26-28题考哪些内容

海南高考总成绩满分为900+会考10%=940分。高考总分900分,再加上转化分最高40分,共计940分。

从2020年起,高等学校录取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自主选择的等级性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

“3”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科

“3”等级性考试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中选择3门

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不分文理科,每科原始分数满分150分,以转换后的标准分呈现考生成绩。

学生自选的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每门卷面满分100分,以转换后的标准分呈现考生成绩。

2017高考化学热点题型有哪些?

2017高考化学26-28题考哪些内容

第一,推断题所考察的物质,一定是高中教材内最重要的典型物质,非金属主要考察四个:氯、硫、氮、碳,金属主要考察三个:钠、铝、铁。

第二,主要考察七个重要元素重要化合物的典型化学性质,你可以将你认为可能是的答案直接代入题目当中进行验证,如果所有的反应点都能解释,说明你的答案是正确的。

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与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别及联系。重新审视以前所犯的错误,在方法、技巧上多作总结。例如在解化学信息题时,如果遇到新情景也不会慌乱,找到题眼,寻找原形,展开联想,解决问题。教材既是我们平时学习的工具,也是高考试题命题人的依据,他们不可能超出教材的知识水平去编写谁都不会的习题。换一种讲法,即不论试题的情景如何新颖,但答题的"采分点"基本上都来源于教材。所以,一定要通读教材,认真思考,按高考考试说明上的要求一点点落实,并尽量查找自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上的漏洞。回归教材也不是泛读,而是要"思前想后",把与本章知识点相联系的知识尽可能地补充进来,使思维发散开去,重新构筑自己的知识网络。

高中化学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

化学计算

在高中化学中,计算题的主要功能是考查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和熟练程度以及知识的系统性。这类题目考查的形式既有直接的简单化学计算和间接的应用化学原理推算,常见的方法有假设法、关系式法、差量法、守恒法等。

化学反应图像

化学反应图像题的特征是将一些关键的信息以图像、图表的形式给出,把题目中的化学原理抽象为数学问题,目的是考查考生从图像、图表中获得信息、处理和应用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图像、图表的数学意义和化学意义之间对应关系的转换运用能力。

实验仪器的创新

实验仪器的创新使用一般体现为三个“一”:一个装置的多种用途、一种用途的多种装置和一种仪器的多种用法,该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化学热点方法聚焦

聚焦高考一

化学计算中的4种常用方法

1、假设法

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进行合理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1)极端假设法

主要应用:(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组分构成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讨论。(2)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把可逆反应看作向左或向右进行到底的情况。(3)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变化。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单一反应。(4)判断生成物的组成。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单一反应。

(2)状态假设法

状态假设法是指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中间状态,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该方法常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使用。

(3)过程假设法

过程假设法是指将复杂的变化过程假设为(或等效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分析和比较的过程,考虑等效状态的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的方法。该方法在等效平衡的计算中使用概率非常高。

(4)变向假设法

变向假设法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改变研究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2、关系式法

在多步反应中,关系式法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前提。

(1)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关系式

特点:在多步反应中,上一步反应的产物即是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

(2)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叠加找关系

适用于多步连续反应或循环反应。方法:将其中几个有关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适当变形(改变化学计量数),然后相加,消去中间产物,即得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差量法

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其解题步骤如下:

(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引起差值的原因。

(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

(3)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与题中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关系,求出答案。

4、守恒法

“守恒法”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枝末节,直接抓住其中特有的守恒关系,快速建立算式,简捷巧妙地解答题目。常用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1)质量守恒

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电子得失守恒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的有关计算。

(3)电荷守恒

依据: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总量不变(或在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负、正电荷总数相等)。

方法:首先要确定体系,并找出体系中阴、阳离子的种类,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物质的量;然后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列出计算式。

应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推断,也可用于有关量的计算。

聚焦高考二

化学反应图像题的解题方法

1、离子反应图像

考查知识点:根据图像考查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分析溶液的成分、离子的共存与推断、计算反应物的量或由离子反应画出相应的图像等。

实质:离子反应图像问题,归根结底,考查的实质仍然是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问题。

(1)离子反应图像

溶液中存在多种还原剂(或氧化剂),加入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时,必须按照“强者先行”的原则,考虑反应的先后顺序。只有当“强”的反应完后,“弱”的才能发生反应。

(2)离子共存及离子计算图像

离子共存图像要谨防离子共存的陷阱,特别要注意一些隐含条件和隐性关系;离子计算的前提是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要注意物质间量的关系,遵循三大守恒原则和溶液电中性原则。

2、化学平衡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是中学化学基础图像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把抽象的化学平衡理论形象直观地表述出来。化学平衡图像题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根据图像坐标表示的意义,将常考的化学平衡图像分成如下三类。

(1)量值-时间图像

图像中的纵、横轴分别代表物质的数量(如浓度、百分含量、转化率、产率等)与反应时间(过程),将可逆反应中物质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体现在图像中。

该类题解答时要明确曲线“走势”代表的意义,并由此确定反应进行的方向,再进一步确定改变的条件。千万要注意此类图像中可能出现的“交点”并不代表平衡点,只有某种量值不随时间改变时的点才是平衡点。

(2)量值-条件图像

将物质或反应体系的某种量值与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中的某一种之间的关系,反映在图像中。解答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图像,找出相关量值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将图像中的这种对应关系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分析其是否符合理论上推导出来的关系,最后确定答案。

(3)量值-时间-条件图像

该类图像反映的是某一物质的量值(如浓度、转化率、产率、百分含量等)与一种或两种外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其图像构成的特征是图像中有一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突变点(平衡点、最大值、最小值)。

解题思路:依建立平衡所需时间的长短→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时间短速率大)→确定影响反应速率的不同条件间的关系(反应速率大条件强)→再根据物质量值的变化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由此得出的移动方向应与由勒夏特列原理确定的方向一致。

3、电化学图像

近年高考中对电化学的考查出现了新的变化,以装置图为载体来考查电化学的相关知识,成为近年高考的新亮点。

(1)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破解关键:正、负极或阴、阳极的判断。

(2)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互变

原电池与电解池可以相互转化,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造二次电池。二次电池中,放电时是原电池,充电时是电解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与充电时的阴极反应相反,放电时的正极反应与充电时的阳极反应相反。

聚焦高考三

化学实验的创新探究

1、球形干燥管的创新使用

(1)A装置为尾气吸收装置,用来防倒吸,原理类似于倒置在水中的漏斗。

(2)B装置为简易的过滤器,可净化天然水。如果去掉上边两层,可用活性炭对液体中的色素进行吸附。

(3)C装置是一微型反应器。该装置既可节约药品,又可防止污染。如铜丝在该装置中燃烧时,Cl2封闭在干燥管内,实验结束后剩余的Cl2不仅可以用水吸收,还可以观察CuCl2溶液的颜色。

(4)D装置为一简易的启普发生器, 可用于H2、CO2等的制取。

(5)E装置起干燥、除杂或缓冲气流的作用。

2、仪器连接的创新与改进

(1)仪器巧妙连接,取代启普发生器

(2)仪器创新连接,防止尾气倒吸 

a.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吸收气体。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小,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的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烧杯中的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倒吸。

b.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被吸收液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小,使吸收液倒吸进干燥管中,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倒吸。这种装置与倒立漏斗式的功能类似。

c.蓄液式: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中。

d.脱离式:因导管没有与液体接触,从而无法产生倒吸。

e.液防式:通过改变试剂的方法达到防倒吸的目的。如吸收HCl时,HCl不溶于四氯化碳而无法倒吸,HCl从四氯化碳中逸出进入水中而溶解。

 对于想要在高中化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人来说,一定要复习好高中化学的可逆反应平衡状态,这也是高中化学考试中必考的知识点。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化学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化学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其特点有:

 (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等?:化学平衡的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 = v(逆)。

 (3)?动?:v(正) = v(逆) ?0

 (4)?定?: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质量分数及体积分数保持一定(但不一定相等),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5)?变?: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若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平衡可能会分数移动。

 (6)?同?:在外界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可逆反应不论采取何种途径,即不论由正反应开始还是由逆反应开始,最后所处的平衡状态是相同的,即同一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判断 方法 如下:

 以mA(g) + nB(g) pC(g)+ qD(g)为例:

化学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一、直接标志:

 ①速率关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即:A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相等,A消耗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m : p;

 ②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二、间接标志:

 ①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m + n ? p + q);

 ②各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③各气体的体积、各气体的分压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qD(g)是否达到平衡还可以归纳如下表:

 

化学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例题

 例题1可逆反应:2NO2(g) 2NO(g) + 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 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

 ④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⑦ B. ②③⑤⑦ C. ①③④⑤ D. 全部

 解析: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必消耗2n mol NO2,而生成2n mol NO2时,必消耗n mol O2,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②不能说明;③中无论达到平衡与否,化学反应速率都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④有颜色的气体颜色不变,则表示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⑤体积固定,气体质量反应前后守恒,密度始终不变;⑥反应前后△V ? 0,压强不变,意味着各物质的含量不再变化;⑦由于气体的质量不变,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气体中各物质的量不变,该反应△V ? 0,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A

 点拨:化学平衡状态的根本标志是:①v(正) = v(逆),②各组分百分含量不变。在解题时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根本标志,并明确气体的颜色、密度、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与根本标志的关系,才能全面分析,正确作答。

 例题2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说明反应X2(g) + Y2(g) 2XY(g)已达到平衡的是:

 A.容器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C.XY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

 D.X2和Y2的消耗速率相等

 解析:该反应的特点:首先是可逆反应,其次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根据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的推断,该反应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总压强是不变的,A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同理推断,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随时间变化,B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X2和Y2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其消耗速率始终相等,D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C选项符合题意,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答案:C

 点拨: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特点,反应前后系数不变,正确利用直接标志与间接标志判断。

 例题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 + 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

 C.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A、B、C的分子个数比为1 : 3 : 2

 解析:化学平衡的标志是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C的生成速率是正反应速率,C的分解速率是逆反应速率,因此A选项正确;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是平衡状态的宏观表现,因此选项C正确;B选项中由于A、B都是逆反应速率,与正反应无关,因此错误;A、B、C的分子个数比为1 : 3 : 2的偶然存在性,不能作为判断平衡标志的依据。

 答案:A、C

 点拨:化学平衡的标志①: v(正) = v(逆);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和含量不变。用速率描述时,一定要注意一?正?、一?逆?,且相等。

 练习1对于可逆反应2HI(g) I2(g) + H2(g),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各物质的量的浓度比2 : 1: 1

 B.容器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C.断裂2 mol H-I键的同时生成1 mol I-I键

 D.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时

 答案:D

 点拨:该反应的特点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和相等,因此压强始终保持不变;因此B选项错误;在反应过程中的任意时刻断裂2 mol H-I键的同时生成1 mol I-I键,因此C选项错误。

 练习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不能作为反应2SO2(g) + O2(g) 2SO3(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2 : 1: 2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A、D

 点拨:A选项是在特殊情况下出现的情况,B、C选项均说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D选项利用公式d= m/V,m、V不变,所以密度一直不变。

 练习3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

 A(s) + 2B(g) C(g) + D(g)已达到平衡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B的物质的量浓度 D.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解析:题给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显然混合气体压强和总的物质的量始终保持不变,不能用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由于A是固体,所以密度是一个变化量,那么B的浓度也是一个变化量,因此当混合气体的密度、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答案:B、C

 四:应注意的问题:

 (1)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与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均保持不变是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基本方法。这两个关系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单独用作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准。

 (2)在mA(g) + nB(g) pC(g)+ qD(g)反应中,

 v(A) : v(B) : v(C) : v(D) = m : n : p : q,在应用v(正) = v(逆)判断化学平衡状态时要充分注意这一点。

 (3)化学平衡状态中,反应混合物里各组成成分的浓度(或百分比含量)保持不变,但是反应混合物里各组成成分的浓度(或百分含量)保持不变的化学反应状态并不一定是化学平衡状态。因此,在应用反应混合物里各组成成分的浓度、百分含量、物质的颜色、气体的压强、气体的密度、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等判断化学平衡状态时,一定要慎重。

 (4)向气相化学平衡体系加入惰性气体以后,化学平衡是否被破坏,要按照?增大气体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扩大的反应方向移动?的原则作分析判断。

 (5)物质的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处在绝热容器内的可逆反应,当体系内的温度恒定时,化学反应的状态是平衡状态。

猜你喜欢:

1. 高三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

2. 高二上学期化学期末复习题

3. 2017高考化学平衡知识点

4. 高一必修一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现象

5. 高二化学等效平衡知识点

6. 高中必背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文章标签: # 反应 # 溶液 # 负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