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高考诗歌汇总,高考诗歌复习

tamoadmin 2024-07-07 人已围观

简介1.古代诗歌鉴赏答题2.高考语文诗歌部分怎么做,才能拿高分啊?3.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4.高考诗歌鉴赏怎样做啊? #高考# 导语只有坚定坚持最初的梦想走下去,再苦再累再难,坚定不移,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整理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从标题入手解析古代诗歌,快来复习吧!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从标题入手解析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的标题往往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能从中窥探诗作的意旨,从而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性。那么诗

1.古代诗歌鉴赏答题

2.高考语文诗歌部分怎么做,才能拿高分啊?

3.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4.高考诗歌鉴赏怎样做啊?

高考诗歌汇总,高考诗歌复习

#高考# 导语只有坚定坚持最初的梦想走下去,再苦再累再难,坚定不移,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整理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从标题入手解析古代诗歌,快来复习吧!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点:从标题入手解析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的标题往往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能从中窥探诗作的意旨,从而提高诗歌鉴赏的准确性。那么诗歌的标题究竟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从诗歌的标题看诗人写诗的缘起及情感的触发点

 感弄猴人赐朱绂

 罗隐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弄猴人”是驯养猴子的杂技艺人。唐代黄巢起义爆发时,唐昭宗逃难,随驾的伎艺人就有一个耍猴的。“弄猴人”把猴子驯养得很好,居然可以随朝站班。唐昭宗很高兴,便赏赐耍猴艺人五品官职。五品官袍为红色,即“赐朱绂”。这位杂耍艺人则被称为“孙供奉”。昭宗赏赐孙供奉官职这件事本身就很荒唐,从侧面也表明了唐昭宗昏庸至极,亡国之祸临头,不急于求人才,谋国事,而仍在赏猴戏,图享乐。对罗隐来说,这件事却是一种辛辣的讽刺。他寒窗十年,读书赴考,十试不中,依旧布衣。与孙供奉的宠遇相比,他不免刺痛于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用自己和孙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鲜明对比,以自我讽嘲的方式发感慨,泄愤懑,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

 这类标题的诗歌还有很多,如《逢入京使》《剑门道中遇微雨》《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夜上受降城闻笛》等等。

 二、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惟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颖立意表现了对牡丹花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此种怜惜之意、伤春之感从标题中的“惜”字可见一斑。

 这类标题的诗歌还有《悯农》《伤田家》《春怨》《书愤》《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等等。我们要找准凝聚诗人情感的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情感特征、内容及涉及对象,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

 三、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

 阅读下面的诗句: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有两个标题,其一为《闺意》,这个标题可以暗示读者此诗写的是闺中新妇的心意。首句写成婚,次句写拜见公婆。由于拜见公婆是一件大事,所以新妇一早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装扮,等待天明,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忧虑,自己的装扮会不会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两句便接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妇,当然面含羞涩,于是之后的低声一问,便合情合理了。

 这首诗的另一标题为《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歌写作的意图。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兴“行卷”,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以希望得到其称扬并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水部员外郎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又乐于提拔后进而与韩愈齐名。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官的要求,因此写下此诗,看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得到了张籍的回复,张籍也回赠了朱庆馀一首诗,即《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在这首诗中,张籍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歌喉俱佳,因此必然会受到人们的赏识,暗示他不必为考试而担心。

 四、从标题推知诗歌的具体内容

 如《过故人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早发白帝城》《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润州听暮角》《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这类诗歌的标题往往对诗歌的内容有明显的提示或概括作用,诗人常常会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标题中向读者作交代。因此,赏析这类诗歌时抓住标题中交代的主要事件,就会把握住诗人在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

古代诗歌鉴赏题的提问与回答模式

一 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内容

诗歌鉴赏,主要是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把握。

二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高考语文诗歌部分怎么做,才能拿高分啊?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1

 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

 (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

 1.看背景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

 2.看体裁

 抒情诗要注意把握诗人在诗歌中传达出来的情感。例如,苏轼的《念奴娇o 赤壁怀古》其目的就是抒发情感,该诗的主题是:壮志未酬的华发之叹。再看下面这首诗: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抒情诗,然后把握其情感:讽谏唐朝统治者,贪图享乐,当心亡国。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首先,应把握诗中的两个悲剧人物:琵琶女,当年色艺双绝,后来沦落江湖;白居易,当年名满京城,后来谪居江州。从琵琶女、白居易的悲剧,我们可以联想到屈原、贾谊、李广、陶潜、李白、杜甫等无数杰出人才的悲剧。根据诗中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出该诗的主题:奇人数奇(数奇,命运不好)的才子之悲。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请看下面这首诗: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3.看技法

 从诗歌的技法入手,有时也能迅速地把握诗歌的主题。例如: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采用的写法,一为用典,朱雀桥乌衣巷为东晋的繁华之地,王谢为东晋权贵豪门。一为借景抒情,野草花夕阳斜,这些景物让人联想到萧条衰败;旧时的堂前燕,目睹了王谢家族的富贵荣华,现在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技法入手,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昔盛今衰的王朝悲歌。在这首诗中,诗人很可能就在感叹唐王朝的衰败。

 4.看意象

 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2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总结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解析(7)”一文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希望大家在高三期间好好复习,为高考做准备,大家加油。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3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型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4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 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 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作品中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要分析词人的自我形象,可深入分析词的上片。这首词上片共四句话,前两句写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面带病容,颧骨凸起,比那光头垂眉、闭目参禅的和尚还要奇怪。三、四句写词人的心却仿佛终南山石缝中的一根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由此不难看出词人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却坚韧不拔的形象。分析上片可知,词人刻画自我的外在形象时,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刻画自我的内在性格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 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解析:本题分析景物描写所渲染的环境特别要注意“北风”“白草”和“胡马骎骎”等意象。

 答案: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作用: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满江红①

 柳 永

 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况有云泉约④。归去来,一曲仲宣⑤吟,从军乐。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即下片词中的桐江。③成底事:一事无成。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解析:赏析写景的特色当然要先明确景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再据此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景的。

 答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静景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等;动景是江上渔船飞、灯火闪烁等,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

 课案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 瓦

 范成大

 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这首小诗写的是春日即景,写得井然有序,诗人依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了哪些景物?

 解析:这首诗通篇写景。第一、二句中的“碧瓦楼”“绣幕”“赤栏桥”是人文景物,以下“绿溪”“杨柳”“棠梨满地花”是自然景物。四句诗就是四幅画:绣幕遮掩的碧瓦楼,桥外斜横的绿溪,漫天飞絮的杨柳,落花满地的棠梨。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花香水气,仿佛从画中溢出,给人身临其境之感。问中含有“怎样”“哪些”两个答题点。

 答案:诗人是依照由近及远、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写景的。近景有绣幕垂挂的碧瓦楼,远景有赤栏桥外横斜的清溪,空中有烟柳飞絮,地上则是棠梨落花。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绝 句

 道 潜

 高岩有鸟不知名,欸语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这首诗主要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是抓住鸟的生存环境和叫声,尤其是诗句的后两句,是鸟这个意象人格化及其所蕴涵的意义所在。“百舌黄鹂”善鸣“方用事”,在朝中受宠,专权用事,而“高岩有鸟”“复谁听”,受到排挤,无人欣赏。

 答案:诗中主要塑造了一个不知名的高岩鸟形象。此鸟生活在高岩之中,鲜为人知,品种珍奇,叫声亲切诚挚,但飞入庭院之中,却不被人容纳,无人欣赏。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 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解析: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应,这个反应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怎样呢?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答案:诗的前两句借助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这首词的上阕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析:这首词的上阕借景抒情,情与景紧密相连,分析时抓住景物意象和抒情语句就可以。

 答案:这首词的上阕描述了往昔送别的场景,暮春时节,杨柳依依,行舟远去,江水空流,表达出作者送别时依依不舍、无限惆怅的情感。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①,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 ①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前两句所描写的意象及意象特征。“海浪如云去却回”,由此见浪卷云涌之势;“北风吹起数声雷”,由此闻海风呼啸,闷雷滚滚之声,景象壮美。

 答案: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之际,浪起云涌,风号雷鸣的壮美景象。一二两句分别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展现了雄伟的气势。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5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

 ①先答这个字 词 在文中的意思(若答题的空很长还要描绘画面)

 ②运用了什么手法

 ③达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有什么好处)

 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表现手法 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总论情与景关系:

 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 修辞手法: 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1、鉴赏古诗,应该充分考虑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2、理解诗意,借助想象和联想再现形象。

 3、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剖析作者思想。

 5、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6、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杜牧的诗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拓跋焘的故事;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

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

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

高考诗歌鉴赏怎样做啊?

hehe 语文其实很简单,我是高三学生,马上要毕业了,在复习中有专门的诗歌鉴赏的问题和答题技巧

1;学会知人论世。 每一个诗人写诗都不是漫无目的的,就算有的话现在试卷上也不会有,至少是有积极意义的。 所以答题要根据时代背景,这样才能更靠近作者的写作意图。建议你平时多看一下著名诗人的时代,和有什么大事,这样做题就不会太费劲了。

2;答题技巧的问题;

第一类;赏析词语

首先必须解释一下这个词语的本意,在解释一下引申义,再把这句话翻译一下,顺便写出表达的思想感情就OK了, 一般是4分

第二类;赏析句子;

过程与词语差不多,主要是解释一下句子的意思,表达什么感情,和对。。。的。。。。

另外,不要以为第一小题写了什么感情了第二小题再写就重复了,这样想就错了,语文,现在的高考评分标准是:少写扣分,多的话没事,老师会在你写的中找出正确的,给你分,多写是不会减分的。 语文答题要注意条理化,最好写上序号,(一般后面几分前面就有几个得分点)

好好努力,你可以的,呵呵

古诗词鉴赏“万能公式” 距离高考时间已经不多,从战略的意义上说,此时最为有效的复习方法,是总结一些靠记忆就能得分的知识点,并熟读熟背。古诗词鉴赏是一个很容易通过最后突击得到提高的题型,为此,笔者特地整理了近年来的古诗词鉴赏考题,发现考查的点不外乎特定形象(意象)解读、诗歌意境鉴赏、情感主旨提炼、表达技巧分析、语言文字推敲五种。经分析,发现每一个点都有相应的答题模式可以套入。现总结出各个点的答题模式,考生只需将其背熟,并在应试时把具体题型对号入座,套入模式作答,就能稳拿分数。 一、特定形象解读类 所谓形象,在古诗词中是指作者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既能充分寄托作者的主观情思,又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物象。包括诗歌的人物形象(作者自己的形象和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咏物诗中所描写的形象,如《石灰吟》中的“石灰”、《蝉》中的“蝉”等)。解读古诗的特定形象,要把握其内涵,也就是要分析判断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设问方式 这种类型题目的常见设问方式,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点明了鉴赏对象的,如“XX的寓意是什么?”“诗中XX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认为XX图景在作者心中的含意是什么”等;另一种是未点明鉴赏对象的,如“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其情感”,“诗中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等。万能公式特定形象解读=指出形象+说明形象的具体特征+揭示形象内涵(注:“点明了鉴赏对象”的题目,省略第一项。)公式阐释 解答这一类型的题目,应包括三个要点:1.阅读诗歌,根据题目所指定的范围,找出相关的诗歌形象。2.结合诗歌内容,对这一形象的特点或具体细节做进一步的描写或说明,使之详细化。3.揭示形象的内涵,即读懂作者借这一形象所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志向、阐明的道理等,或是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社会内涵、时代内涵等。公式运用例析2008年安徽卷II:小孤山[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题目中已指明要解读的形象“小孤山”,故省略要点一。)小孤山是长江之中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地(要点二:进一步说明这一形象),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要点三:揭示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时代内涵)。 二、诗歌意境鉴赏类 意境是作品描绘的自然景物、生活图景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谐统一、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问及“意境”的诗歌,必然是“景”“情”兼具的诗歌。设问方式这一类型的常见设问方式有:“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等等。万能公式诗歌意境鉴赏=描绘了什么样的客观形象图景+图景的特点+作者在其中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公式阐释如果说意境是“面”,那么意象(形象)则是“点”,一个大的“面”是由一个个小的“点”组成,作者对意象(形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此,鉴赏意境,就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合理的想象,把表现意境之“景”充分描摹出来。解答此类题,应包括三个要点:1.结合诗中的意象,展开适当的想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2.对这个图景画面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常见的写法有:自然清新、恬静美好、清旷冲淡、雄浑壮阔、雄奇伟丽、寂寞冷清、苍凉萧瑟等等。3.对上面的总结再进行外延的拓展,从中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公式运用例析2008年天津卷: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解答:诗的后四句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要点一:结合“落晖”“嫩竹”“红莲”“烟火”等意象,展开想象,描绘图景);这样一幅恬静美好的景象(要点二:对这个图景做一个简要的总结);表现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情(要点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主旨提炼类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要求考生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来提炼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详细分析作者的情感,是此类题的关键点。设问方式常见的设问方式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该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等。万能公式 根据题目的不同,有两种不同的表达公式:第一种:情感主旨提炼=抒发了什么情感+内容分析(先提炼情感,后结合事实分析)第二种:情感主旨提炼=描写什么+ 表达/寄寓/揭露什么(先分析事实,后提炼情感)公式阐释1、提炼情感的常用套语:“该诗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志向”;“这首诗说明了……道理”等。2、分析事实的方法: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阐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除此之外,考生需要熟记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主旨:①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② 反对战争,追求和平;③ 政治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④ 表达高洁情操,追求建功立业;⑤ 表达亲情、友情、爱情、思乡之情;⑥ 抒发个人忧愁、寂寞、苦闷、伤感、恬淡、闲适之情.公式运用例析2008年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解答: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根据题意,先提炼作者情感)。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根据题意,结合具体事实,对这一情感进行深入分析)。 四、表达技巧分析类 如果说前面三种类型是考查考生对诗歌“写什么”的理解,那么这一类型的题目,则是要求考生对诗歌“怎么写”的分析。重点要理解好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个层面的内容(下文会对此加以说明)。设问方式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未点明表现手法的。如:“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现技巧/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2、点明了表现手法的。如: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请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等。万能公式表达技巧分析=说出表达技巧类型+结合内容分析说明+表达作用公式阐释 首先要明确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的一些常见内涵:●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五种。●表现手法:烘托(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白描、用典等。●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双关、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顶针等。了解这些背景之后,答题时要注意以下要点: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如是点明了诗歌采用了哪一种或哪几种手法(如“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这样的问法),此一要点则可省略。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说明,作者怎么运用这种手法来写作。3、此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根据题目具体要求,有时可以省略)。公式运用例析2008年福建卷: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解答: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要点一:指出是何种表现手法)。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要点二:作者如何运用这种手法)。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要点三:这种手法如何传达出诗人的感情)。再如2008年四川卷:[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解答:①对偶,(要点一)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要点二)②比喻,(要点一)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要点二)③夸张,(要点一)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要点二) 五、语言文字推敲类 这一题型考查的是对古诗词“炼字(词)”艺术的鉴赏。一般要求找出诗歌中用得最好的一个字(词),说明其妙处;或直接要求说出某个字(词)的妙处;或提供两个字(词),要求说出哪个更好。主要是对动词、形容词进行赏析。设问方式有两种常见的设问方式:1、未指定鉴赏字(词)。如:“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指定鉴赏字(词)。如:“‘×’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赏析诗中‘×’字的妙处”,“‘× ’字和‘×’字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型)”万能公式语言文字推敲=字(词)含义+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拟物)+字(词)的表达作用。公式阐释 答题时应注意以下要点:1、指明哪个字用得好;比较鉴赏型则指出哪个字用得更好。(“指定鉴赏字词类”可省略该步骤)2、采用了比喻、拟人、拟物等手法的字(词),须指出采用的是哪一种表现手法,然后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并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加以描述。3、说明在全诗中起到的特别的表达作用。如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公式运用例析2008年全国卷I: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解答:“拳”和“退”(要点一:指出用得好的字)。用“拳”字,是指“像拳一样”,使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则是用拟人手法生动别致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要点二:回归原句加以分析)。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要点三:说明其特别作用)。2006年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解答:诗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要点一:指出用得好的字)。老鹤与钟声之间本无联系,一个“带”字,把无形的钟声物态化,把老鹤拟人化,不仅写活了老鹤,而且也写活了钟声(要点二:回归原句加以分析),从而使整首诗在动与静、听觉与视觉、实写与虚写几方面有机结合,耐人寻味。(要点三:说明其特别作用)。如果大家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好好把这些套路吃透,相信一定会在考场上助益不小。

文章标签: # 诗歌 # 这首 # 形象